任天堂在E3發表了Wii的試玩遊戲,展示了控制器Wiimote的各種新奇玩法。
我從PSP與NDS出場時,就對SONY的PSP很失望,對任天堂高度欣賞。一個遊戲機問世,界定了一個基本互動架構,起碼要持續個五年以上,就遊戲而言,我覺得SONY實在不只不創新,而且可以說「沒有責任感」。任天堂反而持續回到遊戲的本質上思考遊戲的可能性,透過創新承擔起責任。
還好有任天堂,不然這G3的遊戲時代實在一開始就沒有甚麼新鮮的時代感。
一位網友留言說希望我可以再post一次訂閱的iPod頻道清單,我就重新整理一次,因為我訂閱的頻道很多,這次基本上就以日文或日本相關的為主,英文與Video的會特別註明(其餘是日文、廣播)。
還有,我實在沒有時間一一找出RSS,所以抱歉請上相關網站查一下,應該不難找到。請多多見諒。
有找到有趣新鮮的頻道,也請分享。
一位網友Misa留言,問我「當初怎樣學好日文的」?除了吳老師幫忙外,還有甚麼自修的方法?
其實我學日文的一些很不成熟的經驗已經blog很多次了,就盡量不重複,再來談一點。
首先,一個好消息,吳老師(學界很多朋友都是向他學習日語)最近又要開新課,從あいうえお開始,真是難得的機會,我以為老師已經不再從頭開新班了。尤其如果你是以閱讀為學習日語的主要目的,喜歡讀書的吳老師是很難得碰到的好老師。真的下決心想要學日語的朋友,不要錯過。
最近Febie跟我都有了iPod,Febie聽podcasting上了癮,每天都可以接收許多有意思、有益的國外訊息與知識,生活變得更加充實。因為這樣Febie也從過去無法理解為何有人沒有賺到錢會願意作這些分享的事,到開始對加入網路(blogsphere)上的分享有了更高的興致。
最近她特別又把我們的podcast部落格《Tea for Two》給復活了(<–podcasting的訂閱RSS url),這兩天我幫她調整好環境,順便也熟悉一下相關的軟體。這裡介紹一下下,給朋友參考。
「人魚朵朵」這部電影獲得今年金馬獎的最佳美術設計獎,我們家也覺得好像沾上點光彩與喜悅,因為忠孝東路上老弟的《海宇牙科診所》就是戲中男主角的診所。
當初有人向劇組推薦這個「小小很有意思」的牙科診所,他們看上了就跟老弟拜託,我老弟二話不說便答應了,也沒有跟人家要錢補償停業損失,反而想到的是可以趁機會休息,完全貫徹我們家族「玩樂優先」的傳家理念。哈。
從買了iPod後,我就開始每天聽podcasting。為甚麼podcasting重要?因為我到這之前的日語聽力教材基本上都是從書本付的CD,或者是看日語節目。前者是封閉的,一方面容易流於陳舊,二方面也不能滿足我「透過日語了解資訊」的學習動機。後者,必須要人跑到電視機前,無法在真正可以學日語的時間馬上接上。
我之前也曾想過要裝日本衛星接收器,但是家裡的方位不對,沒有辦法;而就算接上了也沒有辦法克服後面的那個缺點。我以前一直在找看有沒有網路電視可以看,但一直沒有出現。直到podcasting出現,我知道機會終於來了;後來Apple宣佈大力支援podcasting,讓我欣喜若狂,知道有了iPod的高市場佔有率在背後支持,這個技術馬上就會「日常化」。
剛決定要買iPod時,剛巧iPod Nano出來,我有點猶豫了一下,後來基於兩個原因買了iPod:nano的容量太小(使用Zen的經驗讓我對我需要的儲存容量有基本的理解),還有Nano外觀太小,使用起來反而不如iPod爽快。我現在iPod已經用了6GB的容量了,很慶幸沒有一時衝動買了美麗動人的iPod nano,對我來講,還是iPod適合得多。
我都聽哪些podcasting?讓我來列個清單:
那天夜晚在高雄的「前英領事館」,我提到iPod,Bear聞言,要我一定要說明為何放棄了Zen,寫blog就是這樣,很多事情必須要「交代清楚」,哈。
我從PC轉換回到Mac,十年前最後一台使用的Mac是Classic,現在從12吋的iBook G4又繼續了Mac user的生活,一個多月下來,我只有越陷越深,根本沒有再回到PC的念頭。一切都是因為我使用Window,即便到了SP2後還是常面對日文亂碼的困擾開始。Window轉換語系非常麻煩,而且只要一切換,日文軟體與中文軟體總有一邊會變成亂碼。這種解決方案真的是折磨人。
本來我打算買一台日文Window的舊電腦,或者分割一下一次裝兩個系統。我想要進入日語環境的念頭越強,想要解決這根本問題的動機也就越強烈。最後一旦Mac的「第三條路」進了腦海,加上iBook實在不貴(三萬一台幣),很自然就買了iBook。
當年一進輔大社會系,就聽說老外神父在大樓頂有個「果園」,之後仰望神秘的屋頂總好奇到底是種了甚麼神奇的水果。直到神父有一天興奮地請我們去參觀,才知道所謂「果園」是他個人研究室的名字。我記得那一天他展示Apple IIe的興奮表情:「瞧!這是最新的蘋果,是「真正的」蘋果喔!」那是1983年,我跟Apple第一次邂逅。
1990年,我第一次出國便是去進修博士學位,沿途像鄉巴佬般面對震撼教育,輾轉終於抵達北卡州的杜克大學,一進校園發覺完全被青蘋果(Macintosh)所包圍,一個很難得看到PC的超大蘋果園。去年杜克開風氣之先,免費送給新生一台iPod,推動所謂的「杜克數位提案」。Duke愛啃Apple,我這校友可一點都不覺得驚訝。
我第一次使用Apple Computer是在1990年,那時候第一次出國就是去美國,而且是遙遠的東岸。到了杜克大學後才發覺整個學校都是用一種聽都沒有聽過的的電腦-Mac,我於是進入一個幾乎不見PC的學習環境,一直到6年後因為回東亞做田野調查,要大量快速的輸入中文,那時Apple的中文環境還非常非常差,於是開始轉入了Window的懷抱。
最近,整整15年後,我又開始接觸Apple Computer,一開始從便宜的入手iBook開始,好笑的是,當年是因為在跨國語言環境中無法順利進出而放棄Apple,這次卻是為了相同的理由又回到Apple懷抱。從語言、格式到輸入法全面性的國際化,這是Apple第一個吸引我的地方,全面的unicode環境,日文、英文、中文軟體全部放在一起也沒有問題。哪個地方買的iBook基本上都是一樣的,按一兩個鍵,四秒左右從中文換到日文,再做一次又換回來。這是個賣東西給你只給你方便舒服,不給你折磨的商品(這樣講起來還真的奇怪,世界上有花了大錢還要接受它折磨的商品嗎?就真的有這種東西,名字就不用說了。)
這是2005年7月5日Jerry在《數位時代》創意講堂的演講power point。因為有不少人在索取,我決定把它放到View Points來,讓更多朋友可以一起來思考想像一些可能性。
我試過一些軟體後最後還是選擇了用ViewLetCam,將power point檔轉為flash檔。螢幕左上方會有一個廣告的banner,真的非常對不起,只好先這樣,因為我還在試用。
配合flash的好處,我加上了一些口白說明,因為沒有經驗,錄的時候非常不自在,因為我的國語發音也不是挺準確,而且也不習慣聽到自己的聲音(而且只有自己的聲音)。不過,最後我還是克服心理障礙。重要的是,要勇於去嘗試一些新的
作法。不是嗎?
我沒有講得很多,也不能夠像在演講時抑揚頓挫、比手劃腳,很有互動的活力。不過,希望簡短的說明可以幫助朋友多一點理解。這裡面有很多不成熟的、旨在讓大家可以一起來動動腦想想看的思考磚塊。「玉」還是存在每一個帶著不同經歷、不同細膩感觸與思維特色的小i身上。
希望透過不同的方式,可以讓我們對於blog的思考有了新的方向,讓公共領域中的集體智慧開始發酵。
趨勢專家耐思比(Naisbitt)在1984年的暢銷書《大趨勢》中曾預測將改變人類生活的十個新方向,其中「高科技‧高觸感」(high tech/high touch)的看法尤其知名,意思是:科技越尖端,人類的感情越微妙,人文接觸的需求將會回應高科技,使後工業時代的生活更趨平衡。
不過15年後,耐思比直接以《高科技‧高觸感》為名出書,態度逆轉反而變得憂心忡忡。他指責「軍事與任天堂結合」的現象,認為電子遊戲日趨追逐暴力,青少年在網路遊戲中以遠距殺人為樂,無從珍惜人際接觸與人文價值的可貴。
有趣的是,任天堂社長岩田聰或許對此指責頗不服氣,新掌上遊戲機NDS今年上市,官方網站正是以Touch-DS!為名,吆喝「碰觸世代」(Touch Generation)一起來享受全方位的碰觸樂趣。
任天堂最近一系列精彩作品問世,更是成功地將人際接觸的趣味與NDS的觸感樂趣巧妙結合,讓我在驚豔叫好之餘回想,不禁有種「預測未來的趨勢專家終究不如創造未來的趨勢企業」的感慨。
Treo 650好像已經開始在台灣販售了。這裡報告一下Jerry使用了一陣子的經驗,之前剛買時有寫過一次,這次等於是確認。
我還是要說一聲,我事實上並沒有使用過Window或Symbian版本的智慧手機,所以並沒有經驗上的比較基礎,說不定我認為很好的功能已經是家常便飯,還有我已經使用Palm很多很多年了,習慣其介面與操作也會影響我對Treo 650的感受。
使用Treo 650已經一週,果然名不虛傳,使用的經驗跟我預期完全一樣,不,應該說,Treo 650的表現遠超出我當初的想像。 關於Treo 650,有空再來分享,有了Treo 650後我又重新檢視了一下過去裝的Palm軟體,有一些軟體已經退出市場,有些新秀軟體令人耳目一新,Palm的軟體世界真的非常競爭。我在此搜索過程中,也因此發現到MoePaint這個一流的軟體。
將PDA轉換成PDA手機一直是我的夢想。手機幾乎寸步不離手的我常想到,如果能夠把PDA功能放到手機中,那便不會再遺漏掉許多因為Palm沒有帶在身邊而錯失的「第一時間」輸入機會。這意味著更有效率工作、更沒有壓力生活的可能性。Jerry一直在做著這樣的白日夢。
等Treo 650已經很久,本來就要放棄投靠Window手機的陣營,但是到通訊行看店員操作這些手機,總覺得不夠簡潔快速,有種手機「背著」PDA在工作的辛苦感覺,想起來就不安。對於Palm手機總是抱著一點希望,如果Palm那種輕鬆直覺的使用經驗能夠被保留到手機操作上,那就好了。但Treo650真的辦得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