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ya是個乖巧聰明的小男孩,他的學校成績當中「中文」明顯不好。Febie有些煩惱,但我可一點都不擔心。
教育,尤其是像Kaya這樣小三的年齡,急應該反而會出事吧?有些料理不可能靠微波快炒煮得出味,教育應該是天經地義就像這樣的料理吧?至於不擔心中文成績不好的原因,我總覺得,語言是在生活中得成長的活潑生命體,這孩子每天都有太多太多想要表達、想要分享的東西,他的體驗與幻想豐富,只是對「中文書寫」這個工具或媒介缺乏熟悉,還有尚未體驗到「書寫」這種表達可以帶來的創造興奮,比起完全沒有概念想寫什麼卻硬要寫出高成績文字的悲劇,中文書寫對Kaya無論如何已注定是齣喜劇啊!
我知道有許多人對台灣正式教育體制感到挫折,但我覺得沒必要太過誇大這樣的挫折。我的底線是保護孩子不要被學校怪獸難免的間歇顛瘋所咬傷,幫他判斷濾過那些不合理的判斷。在那之上,我的態度基本上還是樂觀的,我的心思很少被Kaya學校裡的事所糾纏,比起過去我們這一代的成長環境,威權統治下抹滅個性的權威教育,現在台灣的國小教育環境改善之處多到讓我嫉妒死Kaya,尤其像我們住在台北市的家長孩子得天獨厚,就少還那麼神經質了吧(還敢說,真是一對不負責任的父母,哈)。
我總覺得自己不急、不趕、沒焦慮,就有為孩子「除三害」的「積極意義」,哈。關心孩子教育的父母也會壞事的,說不定還通常是主謀呢。一個更重要我看起來不那麼關心孩子學業的原因是,雖然我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太多(太多時間反而生膩,各自有生活才有分享的快樂啊),但是我一直還是相信,學校只是孩子教育的一部份,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孩子跟我們在一起的時間,就算再零碎,才是孩子教育成長的真正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