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Music的第一天

放假前最後一天,關在家中聯絡好下學期實踐工設的11場演講貴賓,挺有成就感!年後再安排兩場就完成任務。
Apple Music今天一早適時抵台,於是從早到晚,iMac-> AppleTV-> iphone-> iPad接力播音,聽很過癮身心都完全隔離於外在,連到夜市用晚餐也一路戴著藍牙耳機,家裡的Apple生態補全完成。
我繼續連日來微調修正寫作閱讀的SOP(嘲諷,最近對柯P油生反感),連什麼時候該用哪一枝筆,該坐哪個地方,都逐日檢視反匱評估,想起來真的有夠神經的。
比較上學期還未開學就排滿滿的校內外承諾,下學期我想過不被干擾的宅生活,竟日家裡、書店、學校三角往返,每天出入行止越規律呆板越好,最好能約束自己到所有周遭事物都彷彿停頓,只剩閱讀的文字進與寫作的文字出。
中年初老男人的規律生活如果辦得到,大概就像今天Apple Music滿載的一天,只消把音符改為文字就不難想像,有趣得很,保證不寂寞。
這些無聊的立志話,讀起來是太現實,還是相反太超現實?

看,地上的繁星!

在鏡子中確認「自我」,在媒體上窺見「他者」,我們的生活大致如此。因為這層分隔,即便是沈重的事故,都可以淪為一種「觀看他者」的媒體娛樂。

然而,這種距離並非必然,一旦認同使得「他們」成為「我們」,觀影可以成為「自我觀看」的共鳴經驗,媒體也可以是確認自我的鏡子。

令人覺得沮喪的是,台灣荒腔走板的媒體暴走卻讓這種「自我觀看」成為一項折磨,我們像被軟禁在扭曲魔鏡中的人質,更加模糊了在混亂時代中前行的力量與方向。

繼續閱讀 看,地上的繁星!

CC:數位時代的創意棲息地

Creative Commons(創意共享,底下簡稱CC)的授權條款於2002年發佈,台灣隨即加入iCommons國際合作,今年9月4日中研院資訊所在台北舉辦正式發表會。在全球CC創意文化運動中台灣的步伐算是相當活潑而積極,完全不輸給其他二十多個初期發起國家。當天CC創辦人Lawrence Lessig教授親自來台發表「自由文化」的演說,音樂人朱約信、翻譯名家朱學恆、以及創作CD-PRO II的劉裕銘先生都以自身經驗現身說法,場面熱絡而感人。

繼續閱讀 CC:數位時代的創意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