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由紀夫談死

看 三島由紀夫談日本戰後的國民精神狀態,談對死的害怕與光榮之死的緊迫,他談起死的選擇與大義,誠懇而一致,沒有激烈的情緒,瞭解事後的人聽來,字字句句像 在聽者的心中鍛鑄,火花飛散,在容納你我的歷史空間中迴響,輕盈又無比沈重。我老實說,聞言觀人,景仰,羨慕,感佩非常。

我對於無能選擇的死,警覺、恐懼與厭惡,如同三島一般;但對於選擇死亡方式的大義無法接受,三島無疑是精神的強者,那是貫徹合理的結論,可以理解;但平庸如我,寧可關照接納悲憫人的脆弱。

無一刻不在步向死亡的「人」的生之實相,告誡與鼓勵我的是如下的道理:人「自覺地」在向死的每一天中生,便是對死的莊重選擇,不需大義。

========

三島由紀夫 珍貴訪問影像

通過「陳界仁」(7-5):展示美學 & 輪迴宿命

平面圖像作品《魂魄暴動》跟其後電影映像的《凌遲考》內容主題相近,讓我們可以從這兩個作品的差異上觀察到陳界仁在美學形式上內在辯證的演化軌跡。在《魂魄暴動》中,創作者自我圖像的多重拼貼在有限的二維平面上創造出視覺/意識的流動性,因而揭露了觀看凌虐的暴力性與倫理緊張,已經讓我們預視了陳界仁在《凌遲考》之後透過影像表現的美學形式。

繼續閱讀 通過「陳界仁」(7-5):展示美學 & 輪迴宿命

通過「陳界仁」(7-4):《凌遲考》的後設複製

《凌遲考》的副標題是「一張歷史照片的迴音」,陳界仁透過圖像模擬再現一個受刑者接受身體凌遲的過程。前後考察陳界仁的系列創作,它像是個匯入轉出到陳界仁其他作品的核心通道,

在此作品當中,我們看到更早《魂魄暴亂》的圖像延續,也被預知隨後的《加工廠》。《凌遲考》的陳界仁,一方面摸索出屬於自己的美學形式,並成功地使它成為創作內容的成份,另一方面也在「拍攝受苦與對受苦的觀看」這個危險的創作主題上找到屬於自己的美學倫理。

繼續閱讀 通過「陳界仁」(7-4):《凌遲考》的後設複製

通過「陳界仁」(7-3):生與死的瞬間與延滯

卡帕(Capa)那一代的報導攝影家,帶著小型徠卡相機加入西班牙內戰、諾曼地登陸、漢口大轟炸,拍攝那些在砲彈轟炸的恐怖中求生存的戰士與市民,存證許許多多無處控訴天地不仁、無辜小人物的身影與臉龐。

Capa, Death Of A Loyalist Soldier-1



陳界仁的《凌遲考》與卡帕的《倒下的士兵》,同樣透過鏡頭捕捉微小個體在生與死的邊緣夾縫中苟活的生存狀態。然而,儘管他們都注視著受難與折磨的時代經驗,對比陳界仁與Capa,如果可以讓我們對於映像中的權力與正義更為敏感,應該是他們之間截然的差異。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說:



卡帕目擊,陳界仁展示。

繼續閱讀 通過「陳界仁」(7-3):生與死的瞬間與延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