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與希望

回國後這兩天,我無法控制地一直想起那位選擇燒炭自殺的年輕人,
想到他選擇自殺前從內部崩潰希望的無助,設身處地感受他在這麼龐大壓力下盡過的所有努力,我充滿愧疚,希望年輕的生命在彼岸可以得心靈的安息。
「孩子你真的盡力了」,我不忍苛責,更多是對自己的疑問。

「希望」(hope)是我們的社會現在最匱乏卻也最重要的資源,有了希望,意味著人們仍有勇氣選擇這樣的看法:

即便環境看來這麼惡劣,我雖然弱小有限,仍舊可以do something,可以因為真切的努力,努力講理,努力上進,努力支持彼此而改善環境,然後因為這樣,真摯地感覺到「可以更好的自己」。

網路上分享這許許多多善良社會無法容忍、理性社會無法理解的惡事,並非體制衰弱的徵兆,我擔心事情剛好相反。「希望」的萎縮潰散,失敗犬儒的橫行,才是體制宣告勝利的最終指標。

繼續閱讀 孩子與希望

JFK+ : 老屋與祖靈的繪本屋

Febie下班從書店帶了這本繪本給我,Lane Smith的《Grandpa Green》站著放在我的電腦前,她覺得這本書冗長深奧難懂,「因此」應該最適合我。X_Xgrandpa_green.JPG

稍早,我剛從祖父50多年前親自監工起造的老家舊房子回來,Kaya現在幾乎每天都跟他崇拜的阿公碰面嬉戲,兒子跟祖父的祖孫情對我這出生前不久祖父遺憾 過世的「孩子」來講,一直都只存在於想像。祖父大稻埕商人的俠義風範與典型夙昔,我都是透過現在成天含飴弄孫的父親口中拼湊得來。

父親上個月退休,老房子一樓的店面跟著歇業,父親年輕時創業,二十多年前遷回到這裡,如今他的公司如同更早祖父的創業也終於走完旅程。屋子裡貨物淨空、棚架拆除後,整片露出老屋裸皮上的歲月痕跡。

老鄰居經過,往裡探頭看我盯著斑駁老牆面發呆,跟著提及這房子落成那年她年少的記憶,我笑著跟她說,我在這再度裸露的原始空間,祖父親自監工打造的老房 子,正在跟未能謀面的祖父打招呼,語末故意帶著莊重的表情輕聲跟老鄰居報告一個秘密:這四代重疊交棒生活過的家族空間住著鄭家的「祖靈」,她聽了露出會意 的微笑點頭稱是,一點都不像剛聽了一則笑話。

傍晚趁還有一點天色,我一時興起,架起樓梯爬到老屋的牆上高處拿起粉筆塗鴉,一段神秘的樓梯帶我走上藏著書架的閣樓,頂到天花板的書架堆滿了繪本,扶著欄 杆我的視線從地面冉冉上升直到停在書架頂層的繪本。拍了張照片紀念順手po上FB分享,JFK+(Kaya以及我的Grandpa)的繪本屋,浮現在斑駁洞窟中 模糊的原始壁畫。IMG_0036_2.jpg

孩子與媽咪睡了,我一個人靜靜翻閱完《Grandpa Green》,竟然是本無與倫比精彩,註定又是足以列入經典的名作,關於祖父、孫子、生命、家族、記憶與傳承的感人故事,只是聯繫起這一切的,不是白天那 老屋斑駁的牆面與在那之上彩繪的壁畫,而是一片翠綠無亙的花園,滿佈綠葉生生不息繁衍不止的樹叢。

一本繪本,巧妙地拉近了祖孫隔世的家族思情,掩卷之際血脈相傳的生命溫度依稀存在,彷彿家族的記憶被輕柔地熨燙貼合在書頁之間,《Grandpa Green》是繪本神秘美妙力量的又一佐證,我甚至有種感覺,這書不是從JFK繪本屋被帶回來,而是從祖靈洞窟壁上的繪本屋書架直接掉落到我的桌上,像智 慧慈悲的祖父回給孫子白天塗鴉的禮物。

在Febie的繪本文字裡約會

過去幾個月,我跟Febie有許多細細綿綿的小溝通,有時在送完孩子後的家裡餐桌,有時在宜蘭純樸鄉野的民宿,有時在大稻埕的下午茶約會,我們一起決定了很多未來JFK生活的方向,像是:

書店想要怎麼走下去,我們是不是還在往自己理想的書店靠近的路上,Febie一路走來的教學生涯還可以怎樣成長,Jerry我有哪些夢想該更勇敢些追上,我們兩個小夫妻一起可以給社會怎樣的value,跟員工一起經營的JFK繪本屋可以給台灣添怎樣的希望,孩子的成長學習還可以怎樣更精彩,哪些是我們絕不退讓要保護孩子童年快樂的事,….

溝通之後決定的許多小事之一,我答應撥時間出來閱讀並且幫忙修飾Febie正在寫,關於繪本與幼兒英語的書稿。

今天週三清大課程結束,回到台北非常疲累,趴在書桌上補了一點眠,然後就去接Kaya回家(接送與迎接Kaya是我每天最心懷感恩喜悅的時刻),跟孩子聊天看電視等辛苦的媽咪回家,剛剛一起去用晚餐,然後 Febie很有默契地帶Kaya去買早餐,我一個人先回家,靜靜地閱讀修改 Febie寫好的草稿,「履約」週末就已經答應她的這段「讀老婆文字」的專屬時間。

繼續閱讀 在Febie的繪本文字裡約會

體貼的Kaya

Kaya的體貼父母,有時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早上起床,媽咪煮早餐,他會主動幫忙set up table;剛剛我拉他去洗澡,他會叫我先等等,然後一個人先跳進浴缸放一點水然後仔細刷洗浴缸。我泡到浴缸中,他總是會拿起泡澡枕頭體貼地放到我的頭下,洗澡我們幫他洗,他也會幫我們抹肥皂刷身體沖水。

我跟他一起去洗手間上小號,他會提醒你要掀蓋、要對準、要沖水,然後要洗手。昨天經過KFC,我知道他喜歡吃蛋塔進去買給他,他會提醒我,爹地阿嬤說:一天只需要吃一顆蛋,所以我們買一個share吃一半就好。

我們騎機車一起去看電影,他會刻意記住車停哪裡,因為老爹出來糊塗會忘了。
前天,他突然想到,竟然幫我把辦公桌整理好,說這樣爹地才好做事。10660224_10152229486757294_5623666264947991944_n.jpg

剛剛他玩了一天很累,撐著等到媽咪回來(週日晚媽咪晚關店一個人出門用晚餐)。媽咪在床邊跟他親親關燈說晚安,他一臉愛睏,最後昏睡前的話是:「媽咪,你要爹地快點睡,不要像昨天一樣,快去!」

我經常在想,我們為何會教出這樣的小孩子?

或許,我也不確定,是因為我們很少把他當不懂事的孩子童言童語哄哄過就好,總是把他當個懂事的成人般,花多了許多的時間,慢慢說明、討論,一起確認事情為何要那樣這樣做的理由。譬如週末的清晨,或者前一天晚上,一定先跟他商議好行程才開始一天的生活。

就像Kaya常會說的一句話:「Jerry爹地、Febie媽咪、還有Kaya小朋友,JFK是一起的!」這個孩子或許只是因為這些細節,不知不覺中漸漸懂得了分擔、懂得關心、懂得付出、懂得他的行為會影響爹地媽咪,知道他之所以快樂過每一天,是因為爹地媽咪很多看得見、聽得到、能夠瞭解的愛心。

錢的家庭教育

我成長的家庭真的很不一樣,尤其想想那個年代的父母,哪個不是要子女好好讀書賺錢就好,在Jerry家,「玩」這件事被當得很正經,頂撞跟父母爭執可以是他們的驕傲。我雖然說是三代大稻埕,卻不是什麼有錢人家,應該標準是人家說「家道中落」的那種,獨生子的父親玩光祖父的積累,從小父親給我最好的資產就是「玩的人生觀」,但卻沒給母親與我一點教養成長的資助,我是靠母親辛苦賺的錢長大的。

知道我想要出國讀書,母親就跟我說在前面,她沒有辦法給我資助,當年後來選擇讀Duke U,只有一個原因:因為它給我最長期完整的獎學金,如果沒金錢顧慮,我應該會去Boston U,跟Peter Berger研究文化,而遠不會是「銅臭的」產業(所以現在興趣由產業轉向設計與文創,只是回到初衷、自由意志的回復?)

沒先找好工作就先辭中研院,然後準備要失業一陣子,這事跟父母談過,他們早知道我在中研院憋久悶足了,想要輕鬆做自己,自然是支持的。

繼續閱讀 錢的家庭教育

Kaya取名的家庭故事(寫給我兒子)之下集

(…. 上集)

我兒「禾也」哇哇落地來到世間之前,當父親的我,除了聽媽咪轉播兒子如何在肚子裡翻滾,在醫院看超音波掃瞄圖像、聽心跳聲「想像」兒子的樣子外,其實沒有太多可以跟兒子提前聯繫的親密互動。認真幫兒子取個獨特的名字,結果雖然只是沒幾筆劃的兩個字,但過程卻藏著父親許多想像、期許與祝福的心意。

孩子的爹用愛心與耐性走過許多委婉的思路,甚至回到禾也曾祖父幫他爹取名的家族上古年代,跟著也憶起我父親解開曾祖父留下難題的心路,最後決定了「禾也」這個簡潔的名字,從「陸霖」到「禾也」鄭家橫跨四代的家族史就這樣「起、承、轉、合」延著一條維繫心意的線索悠悠展開。

Screen-capture-7

寫給我兒子禾也(Kaya)

 

那一天那一刻,到現在還記憶得清楚,入睡前的床上,我深深吸了口氣,然後緩緩吐氣,用難得放鬆的心情轉頭跟Febie說:

就「禾也」吧!我們的小男生就用這個名字!

繼續閱讀 Kaya取名的家庭故事(寫給我兒子)之下集

小兔子來找Kaya玩

Kaya真是個笑點很低的寶寶,整天笑個不停。

這是Febie發明的Bunny Game,Kaya非常賣面子,一直笑個不停。

八個月的寶寶,太可愛了!

老爹一直在呼氣,因為感冒呼吸困難,所以笑起來最「賣力」的其實是Jerry,笑到真的上氣不接下氣。

Kaya游泳記

今天Kaya首次下水成功,這段影片紀錄了Kaya克服萬難,經歷許失敗的嚴重打擊,最後終於突破心結,創造出個人全新游泳紀錄的奮鬥歷程。

由於劇情的需要,Kaya也做出重大的犧牲,這也顯示他對導演Jerry老爹的充分信任。

Kaya甦醒篇

今天Febie拍了一段Kaya即將醒來前幾分鐘的畫面,非常的短,他本來要Jerry老爹幫她剪接,後來Jerry乾脆把握機會教Febie如何使用Mac超好用的iMovie剪輯影片。這是Febie媽咪的處女作,拍攝、剪接、配樂、字幕通通一手包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