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線下過新生活!

口罩解封了,學期接近尾聲,聖誕節與新年即將到來,Covid-19都到-22了,三年瘟疫慢慢接近收尾,2019-2022,我們都體驗過也檢討了。

人類歷史沒幾次世紀瘟疫,人生要碰到這樣乖戾的3年也難,來都來過了,無論如何踉蹌走到了隧道出口前,想想接下去的新機會,自問,我準備好了嗎?「沒有!」我可以肯定這麽說。在這麼關鍵的彎折路口,驚訝發現此刻的我連跟這三年的過去斷捨離的自覺都沒有,因循苟且麻痹地得過且過。但我相信以後在來不及的時點回過頭看,這2022的最後一個月有可能是自己後悔、恨不得那時(此刻)清醒、懇求老天可以允許重來的契機。

前天跟兒子好好深談到半夜,我們都安靜地哭了,即便是我跟兒子這麼好的朋友都有需要和解光照的心靈角落,都有可以救自己的同時也幫助對方重生的機會。最近從Febie與兒子身上學到很多,一直要求自己敏感自省,但自我終究還是太過、心神也還是分散過多到透過網路間接接觸的世界。

我們人類面對Covid這個無所不在、隨時可能侵入肉身的威脅最荒謬的回應,竟然是大量地把生活放到遙遠虛擬的網路世界上、在最不需要沈浸的地方渴望安頓生活,在具體五感的實體世界中反而毀棄了沈浸的修習能力,這顛倒的方向據說還是Covid的結論要在後Covid繼續衝刺前進。

該回到實體再單純些,重心調整謙虛靠向肉身四周伸手可及的範圍,專心安靜過好日常生活,年末是該給一個總結然後跟著揮別Covid重啟新生活的機會。

不可能用錯的過程去達到對的結果,知道錯但是認為只是暫時的權宜之計,一個暫時接著下一個暫時,重複連接下去最後就只會是一個暫時權宜的掏空人生。手段與目的要一致,而且從一開始就始終一致,要怎樣目的性、意義感的生活,那就用那種方式去過活,從每一刻的「現在」一直下去!否則有一天終究會發現時間都消耗光了,機會都流失了,人生困在一個被「手段們」慢性窒息的洞穴圍城。

提起太多無意義的虛浮外物、放下太多值得沈浸玩味的生活實體。按下Pause,從現在就開始翻轉,不是為想像中2023的未來準備,就是今天了,就是此刻了,把不該抓的放下,把早等著我拿起的放入手心。就算全世界顛倒崩壞被邪惡淹沒,你還有自己這一片方舟。正的眼前直路該走,環境再具體些,自我再縮小些,我想要逆向流行、走「前Covid」的回頭路,用更直覺單純的方式back to the future過渡到自己覺得更接近理想的未來。

我的email是lulincheng@gmail.com

最常用的聯絡管道是messenger

請各位朋友保重,有緣我們2023年生機飽滿地在實體世界裡見。

我對台灣疫情大爆發的偏見與驕傲

最近這幾週,在我或許偏見任性的眼中,是台灣過去三年奇蹟般防疫成功的最終收成,我每天都在見證台灣官民一起努力打造韌性社會踏踏實實的軟實力,為此而無比輕鬆、無比驕傲、無比平和。

閱讀快速累積的確診數據或許你會反射性的地心驚,但如果你能面對現實、平心細部觀察反而會像我一樣有種解脫的自在與欣慰吧?大爆發一週後我的心思(隔離掉那些資訊戰的烏煙瘴氣與情緒挑撥)意外地看清了台灣社會的底力,更是無比清晰地專注看到此刻自己一個人的責任,該加緊努力裝備自己快快站到後疫情的起跑線。

這兩週來,不僅官方滾動調整的速度驚人幾乎每天都在出新拳,重點是台灣社會確實已令人驚艷地熟練到可以很快承接然後分散執行這些變動。當然,最辛苦的一直都是第一線的醫療與防疫人員,他們過去未來都贏得我的衷心敬佩,但我們對他們的尊重與呵護不是沒有化為積極的作為:一方面快速將輕度確診放寬匡列有系統地放回民間社會的市民自主管理,另一方面努力空出與調度醫療量能來承接重症患者以力求清零。

我知道在台灣很難想像,但試著想想感受疫情之初其他國家那種「真實的社會系統崩潰」,回想一下那時國際新聞從電視螢幕傳來紐約、義大利、武漢….的鬼哭神號人間地獄,幼長生命彼此踐踏、天問地折磨在稀薄可憐的有限設備床位,你就知道台灣是多麼可貴地仍用一貫穩健的步伐走在「終於等到」的最後挑戰路上。

熟悉的口罩之亂再度重演並不令人驚訝,但能夠在堅持市場機能的前提下壓縮在幾週內達到公部門補充調節的供給,相信快篩再不久將如口罩一般近用,人們很快又要忘了曾經的「快篩之亂」。

該對台灣現在快速累積的20萬確診數覺得驚訝嗎?除非你天真地相信單靠疫苗就可以安然加入後疫情的國際新秩序,否則我們兩年多的所有努力,是的!當之無愧而且眼下「才正在」見證的「奇蹟」,不正是為了等到疫苗的全面施打、治療藥劑的齊備、口罩快篩的後勤整備、重症醫療設施的能量擴充、公民自我健康管理的成熟民心與實作能力……後可以照著「台灣的」配速危而不亂、戒慎而不恐懼地在正常生活中度過(不同於國外過去)「現在我們這個」20萬的高峰?

我們繼續集中心力讓出資源、想辦法讓辛苦的前線醫療人員可以專注在降低重症死亡,同時也可以這樣樂觀些想想:每個往前推移的10天後,這些20萬、30萬、40萬的病毒戰士從輕症中復元重生回到民間社會,如何也是一步步在「身體力行地」改變著台灣的免疫體質,圍著同樣可敬、成功地自我保護尚未染疫的同胞們建立更好的病毒防護罩,確診的/未確診的我們始終都在一起。

這幾天我看到一些政客在唯恐天下不亂地嘲諷:「超前部署」、「台灣奇蹟」到哪裡去啦?覺得非常不可思議,這難道不是睜眼說瞎話嗎?過去(其實還沒過去的)防疫成功口說無憑,有人說台灣「只是」強硬地隔離於國際社會之外所以沒有受到病毒的侵襲,我不知道,隔離於世界之外的台灣是如何創造出國際貿易的絕好調?好!就算你說沒有真的碰到病毒全面攻擊是對的,我知道很多人對「抽象」的想像思考有根本的困難,那麼現在確實才是我們期待已久的驗證時機。

我們台灣人所有一切的努力,疫苗施打、防疫裝備、日常慣習、社會民心、國外經驗、甚至Omicron病毒戰場,都是為了這個最後戰役的準備,那個快速增長的確診曲線不早就在我們的預期,而且看看我們防疫政策調節的快速、台灣人社會生活的平和如常,現實務實地考量評價,不正是我們過去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現在可以樸實無華的驕傲?

我們當然還要更機靈、更努力,但不用妄自菲薄,台灣的防疫模式在我眼裡只有一個,耕耘、播種、灌溉、施肥、收成,不是五個務農的模式,而是與時俱進踏實創新一貫的循序道理,我們需要戒慎,但不需恐懼,如果可以驕傲,多些彼此鼓勵的自信,一起走到出口,有何不可?

(圖)疫情大爆發,我跟兒子在依舊熱鬧的連鎖速食店裡安靜地各自閱讀工作。

這照片無比平凡,從早到晚,我碰到無數依然故我地排隊、購物、通勤、工作….眼裡心底高度默契的台灣人,她/他們用堅持保衛日常的溫柔毅力在默默抗疫、呵護台灣,心裡無法抵抗油然而生許多感動,然後也默默地被激勵著:要更努力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在後疫情隧道的出口那端,為人類為台灣承諾約定— 整隊集氣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