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ety" as Webs or Sets of Connected Actions

社會無非還是由個人所組成的,所以觀察個人行動這個最小單位,還是可以看出一個社會的特色。理由很簡單,社會人的行動不管有意無意總要跟許多人協調才能進行。單一一個行動的前後,幾乎都必然有個他者的行動在。

生活如果沒有人與人之間的細密「接棒」,「社會」」大概不會成立。所謂「社會」其實是很多人一起「做出來」的東西。

工作與生意的場合當然如此,不然我們滿滿的記事本、行程表都是在幹甚麼的?把一個公司裡裡外外每個人的這些繁瑣的行動都剪接在一起,其實就是「公司」這個社會的動態實相。

家庭裡的狀況也是一樣,把家庭成員每個人從早到晚每個時點的所在位置與行動畫成一張表,你大概就可以把家庭想像成一張行動交叉銜接的網絡。早上出門一個個的成員發送出去就定位,傍晚又照一定的協調順序(譬如,輪到誰接哪個小孩)一個個回收到屋裡。

陌生人之間同樣也需要行動的銜結,上下捷運電車時的順序、人群身體匯入電扶梯的微妙配速,汽車行進時與看不到面目的對方微妙的協調。先上車的人跟後上車的人怎樣銜接行動,前一個上廁所的人與下一個上廁所的人如何分工,

人群之間有意識的協調反而比較不有趣,觀察一個社會的風貌,看看人們跟陌生人之間的行動交接,反而可以對一個社會微妙的「默契共識」有比較深切的體悟。這樣一路推論下去,我們還可以去測量一個連續行動鍊(an action set)的長度、協調範圍的廣度、說不定也可以發展出另一番社會學的觀察角度。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