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ddy back home

從教學現場透過實作一步一腳印累積社會設計的知識創新,這件事真的有許多不為外人道的寂寞與辛苦,每天都跟在走鋼索一般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身為一位 相信並且篤行research through design的「研究者」(這點內在認同並沒有因離開中研院而減弱),其實我很不能夠適應因為WDC而捲起的bubble,但時機走到這裡,我也不能堅持 不沾鍋地把自己一直封閉在大直,社會上許多熱心的朋友確實需要我做最起碼的奧援。

這個月的兩場公開演講其實都是半推半就下「提前出爐」的「試作品」,謝謝許多朋友的鼓勵,也感謝包容我在設計圈的知識摸索。研究過程在閉合與開放間如何取 捨,真是個頭痛的難題,我相信知識探索一定程度的「社會化」是產出「好結果」的必要,希望未來幾個月我可以根據累積的經驗,幫自己設計一個拿捏分寸更為精 準的學習小環境。

終於從WDC的相關事務中退出卸下公眾角色,今天一早不再匆忙出門,跟Febie約在中山站附近共進早餐,然後靜靜聽耳機音樂、慢慢散步搭捷運去上班,花了一些時間清理混亂到不行的研究室,中午參加系務會議感受回到團隊的氣氛,下午約同事在學校附近喝咖啡聊天交換教學想法。

傍晚回到繪本屋樓上的老家,重陽節用母親準備的菜餚並跟久違的她問安,巡視一遍書店的角落想想改裝的方向,牽好久沒在7點就看到老爹的兒子一起散步回家, 小雨中父子在騎樓間穿梭跑步、熱絡呼叫彼此,很溫暖的親子互動。一樣久違,今晚幫兒子洗頭洗澡,父子倆關在浴室裡聊各自學校發生的事。

這是我期待已久的日常美好,跟各位朋友們分享我平靜而充實的一天。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