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cern vs. Understanding

認識一群一般被稱為「地域研究者」的日本朋友已經有許多年了,十年前我開始接觸日本學圈也是從以「地域研究」著稱的アジア経済研究所。但要到六年前我初次較長期滯留在日本,才開始比較用心去理解什麼是「地域研究」。對我來講,它自然就不是想當然爾地就字面說說「任何人都在做地域研究」般,可以被那樣理解的東西。2007tokyosm20

透過朋友的介紹,我接觸到一些アジア経済研究所的前輩,這些親身的接觸對一個人的成長,起碼就我這樣的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經驗。印象最深刻的是跟山口博一教授在銀座聊天的那個下午,以及之後讀他寫的《地域研究論》的體會。這本書,老實說並非驚人的傑作,它有超過一半的篇幅只是對當時アジア経済研究所研究成果的一個總整理,在論點上甚至也是現在看來略嫌保守過時的功能論(我並沒有說「過時」不好,事實上,「流行」的理論往往遠為惡劣)。

我當時的好奇是,對許多人而言或許非常可笑的問題:花了一輩子研究異國(對山口教授而言是印度)究竟是出於怎樣的動機?像位優雅的英國老紳士娓娓道來陳年往事,山口
教授的回應感動了我,他給了我非常個人的、他跟印度這個國家與人民的種種邂逅,好像回憶初戀舊情人般的許多小故事。

讀他的書,寫到怎樣成為一位地域研究者,還有地域研
究的方法論,我好像看到文字上對那天印象的總結。

首先,你要用心用感情去關心你研究的對象。

這實在一點都不科學,一點都不嚴謹,不是嗎?Science的第一步是愛?但,它真的make a lot of sense,因為他印證了他那個下午回答我的疑問時給我的感受。

幾年後,我開始認真想要研究日本,想要當個「像地域研究者」那樣的東西。你如果問我理由,我當然可以說出一堆似乎合乎利益、經過合理計算過的理由。
那些理由說對也對,但要說錯,也可以錯得離譜。從兩年多前開始暗自下定決心再開一道窗口後,我其實一直是走在一條風險極高的路上,從英文轉向日文,我甚至
連英語文獻都不再閱讀,想要一鼓作氣衝過起步的磨合期,但這也讓我整個脫離了現實學術獎懲環境下投資報酬率最高的英文出版路徑,甚至連中文出版也跟著處於
低度生產力的狀態。

這一年來,我人在日本,每次感到害怕,感到不安,就想到山口博一教授的話打氣,用跟日本拼感情的方式來鼓勵自己在異國的自我養成。想當個「像地域研
究者那樣的人」,學習生活的底層沒有些感情的賭注是不可能的!

這樣,不理智嗎?稱得上堂堂的方法論嗎?我覺得,不是沒有些「理性回頭補強感性」的道理。


們都知道,一個人對待異國,是如何地容易順手拿起刻板印象來解決認知上的焦慮。它是如此容易上手,甚至讓你幾乎無意識到那些潛伏焦慮的存在。「拼感情」不
止在感性上可以減輕你在接近異國的理解過程中的寂寞,讓你因為關心、因為連帶,而更有交流共感的樂趣。它也讓你更有耐性去摸索更深的現實,從對方的社會生活
文脈中去理解(理解,當然不表示贊同),將經驗放置在一定的座標範圍內去求取理解。

單單提到這一點應該就足夠了,因為「理解」(understanding)是良善社會生活非常根本、而不容易辦到的脆弱基礎;而更重要的是,不要忘了,「關心」(concern)是「理解」背後更溫柔的底層,因為「關心」所以你有耐性等待更貼切的「理解」。Blogfotosm67

為什麼現在寫這個?因為,我正經歷非常不愉快的挫折,所以需要再回到原點,想想自己為什麼跨出第一步?憑什麼勇氣?拼什麼感情?為什麼相信?

今天在
回家的路上,我突然間有種領悟,覺得,這是遲早要到的一刻,早晚要用某種形式出現的試煉。

想想,第一次被老虎咬傷,才是考驗正格動物飼育員的時刻;第一次
清理小孩大便時,大概才能夠看到新爸爸的容顏;沒有經歷失戀的折磨,大概也看不出一個人施受愛的真正能量。不是嗎?是這樣的吧?

單純只是理性運作的理解,而沒有關心,往往流於
無知的橫暴,然後,你知道嗎?人們容易停留在那裡,那種純粹的、不帶感情的「理性」理解,因為那也是安全的。關心,其實是危險的,就像如果你沒有點賭徒的任性,是無法進入愛一般。

所以,飼育員早晚總要被動物狠咬一口,老爹總要弄髒雙手把屎把尿,愛人總要經歷
心碎的嚎啕,成為「地域研究者」或許也要到這一刻才算開始真正的第一課,這次的慘痛教訓,距離太近,逃都逃不掉,完全不make
sense,但還是要繼續糾纏;挫折失望,但總要再從哪裡拾回希望。被狠狠地咬了一口後,不能逃跑,痛苦療傷之後,要再想辦法回到現場。混亂的這一刻,想
到的就只是這些零碎的感想。

對「Concern vs. Understanding」的一則回應

  1. 第一次被老虎咬傷,才是考驗正格動物飼育員的時刻;第一次清理小孩大便時,大概才能夠看到新爸爸的容顏;沒有經歷失戀的折磨,大概也看不出一個人施受愛的真正能量。
    唯有跨越過那門檻才叫做成長 對吧!
    心有戚戚焉!加油!加油!

  2. Dear Kitty,
    我不知道你為何剛好找到這一篇blog來,因為我今天剛好在思考自己幾年來走了這趟路,現在既期待,又有點進退兩難的困惑。你讓我再次檢視自己的來時路。我寫blog基本上就只為自己做紀錄,好處就像現在,可以檢視不同階段的自己。我的印象是,自己還算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一致地天真,哈。我寫過許多文字,每次有人幫我dig出來都讓我蠻感激的。這也應該謝謝你。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