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的慰藉:再讀盧梭《愛彌兒》

讀盧梭的《愛彌兒》(Emile)是非常愉快而有啟發的經驗,很難想像18世紀法國的思想家會是因為這本教育書(而非政治思想的《民約論》)而被通緝流亡。雖然,時代的限制也在這本書裡留下痕跡,極端政治不正確的性別思想,但這本書耀眼迷人之處數百年後仍舊無法否認,思想超前部署讓人閱讀時讚嘆不已。

啟蒙運動那一代的自學者都有這種通透地自由呼吸的文字,沒有學院建制馴化久了之後的瑣碎作態與貧乏堆疊,知識追求的背後都帶著個體追求心思清明、不卑不亢的私人印記,無非只是在不斷自我否定後、重新從碎片中像一個完整的人般站起挺立,往更清晰包容的心靈高處完善自我整合的努力。

閱讀盧梭談對兒童的觀察,跟孩子的互動,嚴厲與寬容間的自省理路、與大自然分工的教育分寸,充滿了對人、對物、與對這世界中仍存在著萬般可能的自由想像,閱讀《愛彌兒》之際,你跟18世紀法國思想家盧梭間只有思想氣度而沒有人的距離,沒有學院條條框框引經註腳憋著呼吸說話的彆扭,他觀察推論的創意與窮究事理的溝通誠意沒有一絲受到減損,反而對照讓你赫然警惕到知識之社會為用,一些非常重要作為「思考的人」的本真已然在我們自忖先進的當代中流逝。

想想,我已7年沒登入科技部的檔案庫到忘了ID與密碼也不在乎的「荒廢地步」。「我是誰」的問題如Foucault所言就讓國家警察在乎資料歸類登錄的官僚們去煩惱吧,「在野」就是歡天喜地自在隨緣地自我放逐,誰還跟妳玩那些缺了幾個印鑑證明的公所退件遊戲,我的餘生就只是專注書寫奉獻、用最大的服侍心還給生我養我的台灣社會一輩子恩情,如此而已。

離開中研院後有學界很會做人的友人見面就說「我好羨慕你哦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學問~」,我的回答只是輕描淡寫:「不要羨慕啦,就來啊,來啊~」讀盧梭,看到知識人的真性情,對比起來,學院那些把落地的芝麻看成證據下刀的虛偽嘴臉,一點都不需要放在眼裡傷神。謝謝盧梭的《愛彌兒》給了我適時的榜樣與慰藉,典型在夙昔,感謝啟蒙那一代人我心知肚明今生再無法企及的背影,我落後,但不寂寞,會繼續用自己的配速走到最後。

# 隨便找一個有我喜歡封面的網頁,跟我閱讀的版本無關。

# 《尋常的社會設計》不加引註,是基於編輯的考量,要用盡所有的設計努力(包括被羞辱貶抑的危險)壓低干擾、讓一般國民可以再輕鬆一點親近閱讀。

# 如果學院訓練無法讓你看出創意與突破的困難與痕跡,那是你書白讀了的瞎眼與傲慢,就繼續當你蓋大印的「高級學術」公務員吧。

# 這些年來我任性地婉拒了所有以「專家」敬語對我的邀約,我都說自己比不上各位的專業,我只是個願意用最大誠意跟大家一起學習摸索的「無知之人」。

#「大師」是離我最遠的人生目標,事實上,我把「充當大師」當成一種公開的羞辱。

# 盧梭贏得我的尊重,不是大師,只因他是個無比認真地嘗試思考、努力寫作的「完整的人」, and he actually did it!

盧梭與布雷克:(一個關於個體與啟蒙的重要思想系口)

我20年來有每天「寫日記」(部落格或FBpo文)的習慣以自我紀錄與警惕,剛吞了藥,等待發作昏睡前本來想偷懶share出版社編輯夥伴廖的po文當紀錄,但他沒有開啟share,所以我只貼一段來側寫紀錄昨天在或者書店舉辦新書發表會對我這短暫人生的意義。

“Jerry就像是一個大聯盟初登板的菜鳥投手,一上場之後,腎上腺素大爆發,頻頻催出100英里的快速球。回程的車上與Jerry分享我在下面聆聽的感想,建議他下一場講座時可以稍微放慢速度。沒想到他說,上去投的人當然要把渾身解數拿出來啊,因為誰知道,還有沒有下一場呢?不愧是Jerry啊!”

其實我20年前第一個部落格名為First Step, 而現在搬到Wordpress的也是繼續取名為First Step, 就是在提醒自己這件事,每天都要roll back像兒童跨出的全新一步,好奇、無知、單純、勇敢,或許笨拙,但全力以赴。

廖的po文也提及了William Blake,提到《尋常的社會設計》寫著獻給「威廉布雷克們」,恰好昨天演講為了回答一個犀利的質問我提及了盧梭(也因此成功地說服了對方)。底下附件是在Prezi裡的一份討論Blake與盧梭(Rousseau)關係的解說(抱歉英文),裡面有一個短片分析William Blake關於chimney sweeper(掃煙囪炭灰的童工)兒童權的詩歌也值得一看!

有興趣的人可以了解一下Jerry背後的「布雷克們」巨人肩膀。哦,對了還有一位Prezi檔提及的巨人,E. P. Thompson,他最後一本著作(過世後一年出版)是《Witness against the Beasts: William Blake and Moral Law》(警戒野獸:布雷克與道德律〉頗有以Blake自況總結人生的味道。

眼皮要瞇起來了,今天日記這樣交代,晚安。

#〈The Marriage of Design and Society〉(《尋常的社會設計》的英文書名),向William Blake的〈The Marriage of Heaven and Hell〉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