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追下午兩點這場記者會,最近又開始天天準時報到,我自己身在疫情當中,當然不可能幸災樂禍,但坦白說,真是看得很過癮。
從觀察社會介入多層次細膩步驟的策略展開,社會對話的綿密、耐性與技巧,時間精神壓力下保持雍容尊重的修養(竟然沒有看到一秒閃過的翻白眼!徹底佩服,學做人啊~),最後當然還有在「病毒+數位時代」下「社會學(全新)想像力」的思考刺激,太多太多可以在優等生台灣疫情經驗中跟著成長的難得契機。
最近走在路上每一個社會角落,看人、觀物、市街處處都成了社會學「俗民方法」(ethno-methodological)觀察的活實驗室,成了(我在線上課程跟學生提醒)催生強悍機敏設計師的修羅場,騎著摩托車在路上一小段路就會看到一個好想要停下來仔細貼近觀察分析的場景,(再說一遍,我不可能幸災樂禍)我最近的抗疫新生活,除了跟病毒戰鬥的冷靜自制外,還有著不少知性感性的探索愉悅。
一年兩年過後,疫情最終會以某種形式「平息」,更有可能的場景是,轉變成人菌共生的未知「新世界」,但用心活在歷史中的我們沒有一天會是浪費,通過這場世紀災難,我們(希望有我)這些「存活者」只會鍛煉成為更強健韌性的社會與個體,這是我在不安的時代氛圍中現在就可以肯定相信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