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路上(OK,其實就只是FB,我承認自己老了)經常看到「2018年的最後工作日」,以前好像沒看過的奇怪表達。我每看一次就楞了一下。好像大家很期待2018年快過,但實在忍不住想快甩掉它,就先拿「最後一個工作日」來充數。坦白說,2018年對台灣一半的人口是糟透的一年,另外的一半過幾年會跟上的,會承認這糟透的一年自己結結實實也有一份。
往好處想,或許,「2018年的最後工作日」反映了另一種心態,就是工作消耗得很辛苦的2018年,過了這最後一個苦日子後,終於有了幾天的「純休息」。假日不再只是為了補充體力「再上場」的必要。還有兩天迎接新年前的「純休息」,可以好好陪家人沈澱生活,想想「2019的第一個上班日」要用怎樣整頓後的心情開啟。
「2019」對我會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感覺經過這麼多年的摸索衝撞感受很多、年紀也不少了,應該給自己一個安頓總結,然後好好地lift up到更好的境界,畢竟大稻埕朋友們談了很多年的「我們的二十年代」會怎樣開啟,就看這最後一年了。
很多人,我感覺,好像失去了「希望」(to hope)的勇氣,人們對未來總是連結到更大失敗的預期,那是想像力與希望的終結啊。我們應該停止繼續在「現實」前畏縮,鼓起精神「勇敢想像希望」,否則再多的反思與檢討,都將因為沒有行動的「意圖」,因為怯於希望,而注定失去意義,只是拉長了「過去」的陰影到即將的未來。
離2019年,還有兩天的「純休息」,我們來好好準備,讓它成為The Year of Hope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