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格子來電約聊聊,到課上完回家路上才繞過去看看,「皆樣」都還在忙,真的挺佩服她們這麼耐操,恢復得好快,哈。策展的體驗當然是一個話題,稻地展的時候格子不在國內,所以就update一下交換心得感想。
這些日子有些策展的機會,都被我一一婉謝。其實我還在展後疲憊期,一趟下來整個人好似剝了好多層皮,那陣子天天熬夜,精神高度緊張,展的整體與細節都要確實繃緊。然後,就算到展結束,我還繼續又硬撐一週,確定弄完了週刊編集的策展文才得喘息,把年輕設計師的名字與作品都做成公開記錄,確定老師能做的都做完了,這才想到躺平休息。
回想起來,連年輕人都受不了密集操勞、展後馬上全員大病一場,我這老人沒暴斃現場真是奇蹟。拼了老命跳火坑,只為了讓年輕團隊可以有個高完成度的成熟策展,可以面對社會各界有最大限度的正面曝光,讓她們花費的時間精力與金錢能夠值得。至於設計師們展後的個別生涯發展能否從中得到推力,就看個人的機運造化了。
我自己的收穫,認真講起來,主要是能夠透過現場的策展實作,對curating的方方面面有更深度的體會,對轉化民藝到設計新思維的理路多了踏實些的把握,但這些講起來都只是關乎個人成長的私體會,我能夠這樣陪年輕人走過一趟,休息後活活潑潑地期待轉戰下個新體驗,很棒了。
策展這事還是讓像格式這樣的專業來做就好,我年紀也大了,當個老師又沒有班底,在學校裡說要拓出什麼影響也不容易,畢竟我在設計圈只是個湊熱鬧的局外人,頂多以後如有機會插一腳在專業團隊的策展企劃中,扮演一點我適合有點貢獻的小角色,這樣也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