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ya是個乖巧聰明的小男孩,他的學校成績當中「中文」明顯不好。Febie有些煩惱,但我可一點都不擔心。
教育,尤其是像Kaya這樣小三的年齡,急應該反而會出事吧?有些料理不可能靠微波快炒煮得出味,教育應該是天經地義就像這樣的料理吧?至於不擔心中文成績不好的原因,我總覺得,語言是在生活中得成長的活潑生命體,這孩子每天都有太多太多想要表達、想要分享的東西,他的體驗與幻想豐富,只是對「中文書寫」這個工具或媒介缺乏熟悉,還有尚未體驗到「書寫」這種表達可以帶來的創造興奮,比起完全沒有概念想寫什麼卻硬要寫出高成績文字的悲劇,中文書寫對Kaya無論如何已注定是齣喜劇啊!
我知道有許多人對台灣正式教育體制感到挫折,但我覺得沒必要太過誇大這樣的挫折。我的底線是保護孩子不要被學校怪獸難免的間歇顛瘋所咬傷,幫他判斷濾過那些不合理的判斷。在那之上,我的態度基本上還是樂觀的,我的心思很少被Kaya學校裡的事所糾纏,比起過去我們這一代的成長環境,威權統治下抹滅個性的權威教育,現在台灣的國小教育環境改善之處多到讓我嫉妒死Kaya,尤其像我們住在台北市的家長孩子得天獨厚,就少還那麼神經質了吧(還敢說,真是一對不負責任的父母,哈)。
我總覺得自己不急、不趕、沒焦慮,就有為孩子「除三害」的「積極意義」,哈。關心孩子教育的父母也會壞事的,說不定還通常是主謀呢。一個更重要我看起來不那麼關心孩子學業的原因是,雖然我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太多(太多時間反而生膩,各自有生活才有分享的快樂啊),但是我一直還是相信,學校只是孩子教育的一部份,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孩子跟我們在一起的時間,就算再零碎,才是孩子教育成長的真正主體。
我對學校的要求、給學校的壓力很小,或許老師甚至會認為,這是不太關心孩子的父母呢。一直認為,老師只是「幫我們」一起陪孩子長大的伙伴,絕大部分的他/她們,雖然個性上有跟我們投緣與不投緣的差別,但真的都是用心的優秀好老師。但講到底,家,才是孩子成長中灌溉人性、教育滋長的關鍵。要說「責任」,我們這些父母如何跟孩子相處更重要吧?不是嗎?
所以,今天週六,媽咪整天要在JFK繪本屋忙碌,Kaya跟爹地一起很努力打掃家裡,整理了我們一起的書房與彼此的書櫃。然後,我們倆出門逛街,一本一本挑,最後在誠品書店終於下決定買到計畫許久的三本日記本!JFK當然一人一本囉,媽咪的封面是紅色,」Kaya的是他覺得「很有氣質」的棕色,我的呢,則是土黃色。
回到家後,Kaya為日記本畫上封面。幫三個人都寫好了首頁的文字與圖案,像我的就寫著「書名:陸霖的日記」,然後當然是由JFK出版!不知道哪裡觀察出來的,還在書扉貼上一行Bar Code。然後就開始「示範」給我看怎樣寫日記!!
看他一句句一字字慢慢寫,不會就問,堅持不寫注音符號,最後「竟然」意外寫了10行,連自己都覺得很驚訝,心情好再加上插畫。其中有一行他說道:「我最喜歡寫日記了!」,然後我看到他為今天日記加上的標題是:「故事的開始!」你看他多有把握,還有許多故事等著講呢。
在Kaya老師的「嚴厲督促」下,Febie媽咪今天的日記是這麼寫的:
標題:「Mailbox」
今天下班,吃完滷肉飯,我載著Kaya在冷風中匆匆回家。
Mailbox裡有信,我一看就知道是帳單,便跟Kaya說:「我們大人只會收到帳單」。
Kaya說:
「我們小孩才可憐,只會收到考卷。
然後考卷要訂正,訂正完還得罰寫五遍」
大人與小孩,到底誰比較可憐呢?
Jerry爹地當然也不例外,可也用心寫了今天的日記。
好啦,寫日記,除了希望Kaya中文成績可以好看一些,哈!(考試成績的「進步」實在不覺得太有意義),更重要的是JFK一家人的故事會更精彩,不都像這樣說的嗎?:
JFK一起寫起日記,記錄彼此的生活,從此之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