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而冷漠的東京音景

用耳朵聽,東京是怎樣的城市?拿這問題去詢問盲人,應該可以得到很有意思的答案。對於像我這種五感全開的幸運兒,聞到的東京、摸到的東京、看到的東京、聽到的東京,訊息總是混雜在一起,互相支援但也相互干擾。

東京是個聲音被大量機能化的城市,十字路口的信號鳥叫聲、電車關門的催促音樂、電梯不斷播報樓層與關門開門的聲音、售票機、提款機發出的指示聲、盲人在東京應該會特別容易感到自我的存在吧?我這樣想。

除了這些「體貼的機器」發出的聲音,有趣的是,體貼的日本人大量發出「模擬機能」的聲音也加入到東京的音景(soundscape),就像電梯裡的自動播音取代電梯服務小姐的人聲般,在機器發聲還未盡完美之處,東京人每天不斷盡職地發出各種發揮機能的聲音。

走進商店、餐館,日本職員元氣十足地大聲招呼,用像是錄音機事先program好的音調、音量與內容機敏地反覆播送。你點了個菜,所有的店員像一座座的山
頭,把迴音般的訊息響亮地傳遞下去。公車與電車司機也一樣,不厭其煩地不斷播報最新的狀況:這一站是、下一站是、要停車了,門要開了,門要關了,要開車
了。

我喜歡這些幹勁十足的聲音,除了發揮理性的機能,它們也扮演營造氣氛的感性,讓我知道「事情」正被準確地處理,而「我」正被元氣地服務。

然而,一個外國人,成天被這許多「像人一樣的機器」與「像機器一般的人」所發出的聲音熱情地環繞,或許因為「聲音多而對話少」的巨大反差吧?我在東京喧嘩的音景中漸漸竟燃起一股說不出的落單感。

那天,我在一家藥局跟著許多人一起排隊等待結帳,保持那種彷彿被標準化了的、濃濃鼻音的招待語調,我看著櫃台店員用不可思議的規律速度,在每一位顧客跨上
前時,反覆著一長串標準程序的服務問答,感覺不可思議卻也頓覺寂寞。

想起在美國南方求學時的經驗,我不意期地調皮插嘴:「今日,いい天気ですね!」她愣住,像生產
線突然因電路走火而停擺,一時間不知怎樣回應。

然後,我聽到她私人的、自然的、獨特聲調的咯咯笑聲。離開那家店家許久,那短暫的笑聲一直還響在耳際。

那個下午,體貼的東京因此多了些溫暖的人味!

對「熱情而冷漠的東京音景」的一則回應

  1. 如果再有機會到日本旅遊
    我想我是會把東京放在最後一個考慮
    總覺得很像一張畫了很多比直線條的紙
    紙很乾淨
    線條很清楚
    但一直覺得少了什麼元素
    經你這麼一說
    終於清楚少了什麼….人味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