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or,顧名思義,它幫你「處理文字」。但我們寫作的真正困難是:要寫些什麼?該怎樣寫?寫一篇短短的信或許問題還不大,但一旦碰到的是論文
或者專書這些通常包含複雜結構、資料與概念串連複雜、每一個寫作的環節都面對分岔的各種可能,我們往往不是卡在半路走不下去,就是越寫越糊塗,被自己寫出
來混亂的文字迷宮給困住,不只「走不下去」,不知道怎樣出來,甚至連「從哪裡開始走起」都迷糊了。
寫不出來怎麼辦?有的人要你暫時離開,做些別的事,甚至來一趟旅遊(拜託,就快死了),總之,要你等待靈感hit
you!有的人要你堅持不要走開,無論怎麼打都可以,就是不要停止書寫(難道要罰寫「我寫不出來」一千遍、一萬遍嗎?)。但很少人會說,換個word
processor看看!因為這擺明了就是在找冤枉的替死鬼。但我要說,一個重要的問題可能真的出在「文字處理器」這個工具上,如果你的問題在「文字內
容」,那麼倚賴工具性的word processor就等於拿掃把來拖地一樣沒輒,你需要的是「內容生產器」(content generator)。
「你以為你是Doraemon嗎?」我知道你心裡這麼想。我沒說錯,Scrivener 這個軟體就是當中五星級的佼佼者,被盛讚稱為「The biggest software advance for writers since the word
processor」的「content generator」!!這個軟體在App
Store上的評價幾乎是一面倒的5顆星,而我看上面的評價內容,還覺得都很中肯。
對一個把story
telling當成嚴肅研究方法的社會學者而言,這個從劇作家與小說家的寫作需求長出來的軟體(軟體作者本人正是文學創作的熱愛者,該公司叫
Literature and Latte)會跟我契合,想起來一點都不值得驚訝!這麼軟體一直以來都是Mac使用者所獨享,經過許多人的請求,去年終於也出了Window版,而iPad版正在設計當中(以下文字根據Mac版的使用經驗)。
Scrivener這個軟體有許多狂熱的愛好者,譬如這個Everything Scrivener就是個粉絲用佈道的心情弄的網站。這位仁兄這樣介紹Scrivener:
If you write and don’t know about Scrivener, you need to. It is
available in OS X and Windows versions (with an iPad version on the
way), and is inexpensive. It will revolutionize the way in which you
research, organize and write.
Scrivener offers amazing depth, functionality, and integration. I am a
long-time user of the program, yet have so much to learn. Gathering
these online articles is one way in which I attempt to learn more about
Scrivener, and putting them in this blog allows me to express my
appreciation for the positive change that Scrivener has brought to me
and thousands of other writers.
Scrivener將為你「研究、組織、寫作的方式帶來革命」,他已經是個長期使用者了,但「仍舊還有許多等著要學的」,最後這個部落格是為了要表達對Scrivener「為我以及其他成千寫作者帶來正面改變的感激」!
Scrivener提供各種媒介形式的綿密教學說明,我完全不會想要在這裡重述這些內容(我沒瘋了),這裡有一則關於Scrivener的中文簡介。你
可以先看看了解一下,但我覺得大標題「井井有條的寫作及項目管理」就非常的誤導。Scrivener入門的難,不是難在沒有這些細密到像本聖經般的說明手
冊,而是難在「心態的準備」與「習慣的變革」,還有就是入手的適當切口。我這裡只能寫一些經驗累積起來的要點給你參考,我知道對於完全沒有
Scrivener使用經驗的人來講,這只會是有字天書(請從這裡折返,不用再讀下去了)。
但我相信,如果你有一些入手的實際學習經驗,這些入門心法應該可以給你關鍵的幫助:
一、試著丟掉章節的觀念,把每一張card當成一個個的思想斷片。Scrivener不是文字處理器,它是內容產生器,重點是在generate
content,在從conception到design discursive
flow的這個書寫的「前階段」,先把Scrivener關於complie轉檔出去Word等等文字處理軟體的功能忘掉。
二、如果你要我教你Final Cut Pro
X,我會從JKLIO這五個鍵開始。同樣的,在練習上手Scrivener時,我建議你一定要習慣運用space鍵把個別item的獨立視窗叫出來,還有
Option+Command F切換到Full Screen Composition View。
三、在三種View上,先把最左側的View the Document
(觀看文件)忘掉,壓抑你觀看它的傾向(那是被Word給紀律化的要命慣性,你不是一個「處理文字」的工人,而是個「產生內容」的創作者!)。任何一個寫
作project,一定先從Chorkboard與outliner這兩者開始,我建議,先從Chorkboard,等到卡片多到有點複雜再用
Outliner來輔助。
四、Inspector基本上保持開著,先寫Synoposis,不要超過四行,總之,記得寫短。等到你發展出更清楚的細部思維,再加上Document Note記錄更細的要點。
五、Scrivener主要包括兩個部分,Draft與Resource,記住不要忘了後者,Scrivener提供很方便的資料匯入,匯入足夠的資料,你的內容創意才會跟著發展出來。
六、進入要比較細部寫作的時候,給Scrivener自己用完整一個桌面空間(desktop
space,Mac的概念),先在Resource中選出相關的items用space鍵打開;然後移到正在處理的「章節」,用
Control+Option+F來回切換寫作的全螢幕桌面(為了與Lion的Full
Screen區別,Scrivener稱這為Composition
View,或者可以說是「寫作檯面」),在「寫作檯面」上把參考資料視窗排好,然後開始享受書寫!
七、Scrivener是個容許高度客製化使用的軟體,因為它要適應的書寫環境差異很大,從劇本寫作、小說寫作、論文寫作、、包山包海。沒有人有辦法全部
一一根據手冊一個個全讀完學會,這樣的人只能說是白痴。你只需要有基本入門的了解就夠了,一旦太深入到細節,我跟你講,你就開始進入死胡同了。重點是,讓
你的寫作經驗、寫作風格、寫作脈絡塑造你獨特的Scrivener使用方式。
八、所以,有了基本的入門了解後,就從Chorkboard開始你的書寫,開著Inspector,寫下Synoposis,調動卡片,逐步放入充實Resources,將擴張的書寫想法放入Document Notes。然後進入文字連串的書寫時,打開「寫作檯面」。
九、冒著讓你多了一個雜念的危險,記得,你可以在Inspector下方找到照相機圖案的Snapshot,不用怕實驗,盡量放膽讓你的思維自由組合,按
下Snapshot,mark一個寫作方向的起點,然後開始享受書寫。記得,你永遠可以再回到這個分岔點,重新走另一條路。再記住,沒有任何書寫是白白浪
費的書寫,它都會回到你下一個更好的書寫上成為創意的沃土。
以上是我給願意嘗試Scrivener的人,「入門一點點」以後的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