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破胎事故後,家裡的第四個交通工具,第三台自行車Carryme送去大保養,昨天一週後終於「出院」回到家,這台8吋小折已經有10年以上高齡,這次換了把手、兩個外胎、內胎、煞車線,所有零件徹底解體清洗、保養後再次回春重組,車架雖然不到煥然一新,希望可以再用個10年。

領車的時候發生有趣的事,年輕的師傅竟然不知怎麼折疊,不只把零件裝反,裝對了以後還「請教」我「接下來呢?怎麼組裝?」!哈哈哈。
我看看現場的5.0版,確實幾乎所有的拆解結合機構都改了,我這台如今充滿了濃濃的古典機械操作手感,讓那臨時惡補的師傅像看到老魔術師變把戲般嘖嘖稱奇,哇哇哇!竟然「以前的人」是這樣在折自行車的!
我看最新版的改良每一個地方都讓我驚喜,坦白說都合理許多,以前的人是怎麼想不到?還是因為當年資金成本的原因?或者哪個新材料的突破或加工技術的更新?像是收翅膀的手把設計就絕妙得讓人羨慕,那跑過來圍觀的店員看到我拔出手把後問:「然後呢?」我說:「就這樣,看不習慣它們亂晃,就拿條繩子綁起來。我呢?看得很習慣。」他們楞在那裡面面相覷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讓我還要忍著笑場。X_X
但我那一刻,很奇怪的是,也突然內心升起一股找到熟悉老伴的莫名驕傲,跟這台上週還折騰我老命的1.0版小橘瞬間感情變得超好。我這身子裡藏著的折疊記憶與現在已經很少看到的手勢,天啊,竟然可以在年輕人眼中讓這老傢伙頓時活了起來,比腳踹啟動二行程老機車、用鉛筆動手修復卡匣錄音帶…… 更有一種特殊品種復活、重現「人機合體」的內行古早味。

圖解:看看我畫給技師的解說照片,他把結合頭管與下管的鐵片裝反,但照指示依樣畫葫蘆「弄對」後還是束手無策,直到我伸出食指輕輕抬高鐵皮的黑膠頭,把挖空的洞抬高套上另一邊的螺絲頭。Bingo!「就這樣嗎?你沒出事過嗎?」「我十年間沒有出過事!直到你這次弄反了才失敗。」X_X (坦白說,他的困惑讓我突然發現了自己曾經如此「原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