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三貂嶺隧道的感動

跟書緯合開的《社會設計的基本形式》今天全班師生開拔到平溪線三貂嶺隧道參訪,很幸運有吳忠勳景觀設計師親自帶領詳細導覽。

回到台北已經數小時,但我腦中還是餘震不斷,被震懾到苦覓言語無以名狀,我對於landscape (地景)有種說不清楚的癡迷,但一直到今天才被徹底折服,這是個讓你無法抵抗勢必要一談再談的迷人個案啊!

下週一SCID的「設計跨界講座」還要繼續請吳設計師來分享,非常期待!

==回設計師的感想===

我一直都是海德格主張人是「在世存有」(being-in-the-world)的信徒,從「這個人」的肉身經驗出發,我的直覺,那「在世存有」落地合理地就該連結到「地景」(因此癡迷於landscape?)。

對這樣想的我來講,你的這個三貂嶺隧道案有許多讓人驚艷足以充實這個直覺的刺激養分,它是棲居者重新體會人與環境連結關係的heuristic landscape帶著啟發性,也是discursive landscape可以藉著被你調動(或刻意不驚動)的物質元素去發展更豐富的言說論述。

尤其迷人的地方是,相較於「景觀」或「風景畫」, 你的三貂嶺隧道為「地」景加上了geologic depth, 有了地質學的厚度,而且這個我感受到的「環境訴說的故事」裡有個流動的「水」貫穿垂直水平的多樣地層、揭開串連其中眾生萬物Gaia(蓋婭活地球)的驚人魅力。還好今天是在雨天拜訪,雖然被刁鑽雨水穿透衣服全身淋濕差點感冒,哈哈,但是也讓這個「中介自然」的地景體會特別帶勁有味。

設計師靠接cases,做cases,累積cases而活,但很少人有辦法"make a case",我覺得三貂嶺隧道是有那種潛力在的。My two cents。今天謝謝,辛苦了。

#社會設計的基本形式

#三貂嶺自行車隧道

#達觀景觀設計

#《尋常的社會設計》再版寫進去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