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是專業版的通識教育,設計通識是設計專業的活水

解鎖成就一枚,抱病在實踐設計學院教學研討會議給個30分鐘的短講,談我這位社會學者作為一位在設計學院蹲田野8年的「陌生人」(Simmel理解的意義:今天來明天「竟然」還不走的異人stranger),從這個「既內又外」的位置見證到的、或許被專業設計教育者忘了的、一直都在他們日常實作中身體周邊的輪廓。

設計教育因為設計的內在規定而必然地指向那個被「通識教育」所預定的「全人」與「完整」(gestalt)經驗,沒有一個通達夠格的設計師會否定「完整經驗」才是他們創造指向的意向性(intentionality),儘管他們工作的焦點意識會從建築、服裝、符號、物件….著手。

這也是為什麼,一個遊走於邊緣、追問整體、試圖連結不同尺度的物質性到完整經驗的社會學者,一個陌生人,能夠被歡迎(或無法被他們專業直覺地排斥)進入到跟設計站在同一個horizon的共享場域(common ground)。

更完整的設計專業教育本身就是更好更深刻的通識教育,不需「額外加入通識」背離專業初衷,需要的是更敏銳地活在「內外之間」更豐富流動的「緣側」(En-Gawa),也就是,Simmel所謂新文化創造來源的邊區(border region)。設計專業是處理各種社會/社交「介面」的高手,所以這道理他們應該心底都懂。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