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文化?磨模型別忘了練文字

讀設計系學生寫的研究提案,只能用膽戰心驚來形容,絕對不是藝高人膽大,也不是初生之犢的不畏虎,而是一種社會科學院學生絕不敢的文化慣習,是長期相濡以沫被彼此鼓勵養成的烏賊噴墨,「概念」隨手堆砌像極了畫筆隨性的水彩暈染,旨在創造模糊詩意的美感裝飾,但我只看到你腦袋的空白與滿嘴的不知所云啊。

隨便拿一個來看看:《燈光與顯示運用透過感受套用於產品》。「燈光」與「顯示」累贅堆疊,「運用」、「透過」、「套用」感覺很忙,但囉哩八嗦到已不知道主動副詞哪個是哪個,不是「感受」不是「產品」,那還是什麼?寶貴的一行自己跟別人溝通的題目,花了三週就寫這樣,搞了半天還是一行廢話。認真閱讀被搞糊塗了,不懂的人以為傳遞什麼深奧的設計底蘊,哈哈,其實講到底大約就只是:「我要做個會發亮的東西」。

類似題目族繁不及備載,全是以前在清大人社教研究所時會被我猛批痛宰到這輩子再不敢放肆的壞毛病,那些社科院的學生能力高下有別,但都勤於文字寫作鍛鍊,知道不能褻瀆玩弄文字的清明。設計系的學生把文字當玩物的同時還惜字如金,文章如字句跳躍的詩,而且簡短到簡直就是對聯或題辭,聽起來煞有介事仔細檢查慘白自嗨,這些學生們最近還特別喜歡推測、轉譯、跳脫時空限制的「創意思考」,老師很怕接不住,你們都不怕摔痛嗎?

同學啊,人生需要反覆細心打磨的不只是工廠裡的模型,還有你脫口而出以為自己當然清楚在說什麼的思想,別鬧了。

#放假日讀學生作業練修養

#看兒子的塗鴉還比較療癒有趣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