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看到這位美國女孩的video,她談到搬來台灣住後憂鬱症也跟著像奇蹟般好了?!我當然是很高興知道台灣有這種「神奇的療效」,還沒進入仔細看前其實大概猜得出來會是哪些原因。不過有趣的是她的開場白,可以理解必要先聲明心理健康問題有很多原因:大腦中的化學平衡、生活創傷、活在消極的環境、對世界普遍抱有悲觀的想法… 畢竟她暗示了「台灣」,而非就醫,可以有療效,這個嗯…牽涉到「醫療行為」,X_X。
然後,讓我措手不及地,她突然冒出底下這句話為前言收尾,而且人還特地靠近鏡頭,好像在私下透露秘方,噓,偷偷告訴你:
「如果你還沒有上大學….. 不要學社會學!」
哈哈哈哈….
其實這是行內許多人不公開談的秘密,讀社會學確實很容易讓人抑鬱,讀社會學對「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善感文青簡直就是個注定「消極的社會環境」,不少人跟著「對世界普遍抱著悲觀的看法」。事實上,最近我看到的一本大澤真幸的《給所有人的社會學講義》就在開場不久直言,社會學者經常帶著憂鬱症頭,還把憂鬱症跟大社會學家如韋伯的社會學創意連結在一起暗示兩者的內在關聯(夭壽喔,這樣還要「給所有的人」,哈哈)。
我看過太多憤世嫉俗的社會學子,有些還到了極端偏執的地步非常難溝通,有的轉成具有言語攻擊性,有的疑神疑鬼(資本家到處在暗處動手腳,哈哈),有的真的到需要治療的地步,不過be fair,或許因果關係的另一個方向也要考慮,憂鬱的心靈容易聚集到社會學裡被它吸引。然後還有一種「正向」的可能也不要忘了,如果「可以控制在理智範圍內」說不定社會學是昇華挫折成為一個不世出優異學者的最適路徑呢!所以, 憂鬱的人快來讀社會學?It’s a heaven or hell, either-or, choice, 好好選擇你的藥丸!
設計師一般而言,從我這個憂鬱學問的原住民看來,有一種特殊的樂觀主義氣息,簡單講就是「我有好東西做好要給好朋友分享」那種粉紅色未來的進步主義,「推測設計」會不會把這些Happy lovely people弄得憂鬱?值得觀察,但我覺得不會,因為我的直覺他們走到靠近憂鬱焦躁的深水區前就會停止腳步,這是一種專業血脈的同溫召喚,除非她/他走到離開設計圈太遠的地方落單了。
我原本就是個悲觀憂鬱的人,那是出生的家庭背景給我的考題,我也不想去改變它了。社會學的憂鬱特質對我沒有什麼吸引力,我的社會學路徑從Parsons, Durkheim, Popper, Giddens, …. Latour從來都稱不上左,對於Marxism從來保持距離,無法說服得了我,有些甚至讓我讀了就非常厭惡,我喜歡的少數馬克思主義者都是極端非教條到會被自己人攻擊「右傾」的,而且我會喜歡他們的都是剛好被指出「右」的地方。
這學期的「社會學理論與設計」課我昨天剛讀完學生的期末筆記,非常有趣,學生喜歡的社會學者南轅北轍,Goffman, Simmel, Weber, Durkheim, Heideggar, Merleau Ponty (我把他們講成了社會學者), Latour… 對了,竟然有一位喜歡Merton的「中層理論」!! 這樣學生通過這個課程,各自可以找到自己喜歡思想夥伴的多元場景讓我非常驕傲。
然後讓我更高興的是,那些在學習設計中遇到迷惘挫折甚至曾經猶豫/憂鬱的同學們,反而是在修過我的社會學課後重新找到了專業自信,找到了生涯的樂觀,我對於能夠因為我的社會學課而救回好些Happy, Lovely Design People而感到驕傲,哈哈!
最後,我想提兩件事情收尾這個意外寫太長的貼文。
一,社會學這門學問沒有必要繼續憂鬱憤世下去,過去幾十年在我的感覺,視聽上的公眾形象,社會學被各種形式的「左」(包括替代馬克思主義的各種結構後學)挾持太久了,這造成這門學問的嚴重迷走,甚至失去了更廣泛社會公眾的知識信賴,造成一些認真學生精神知識養分的營養不均。這個原本充滿潛力的根本學問必須「嚴肅在乎」怎麼跟其他學科/實作建立關聯,不能再繼續越來越irrelevant的警訊態勢,教書的老師大部分是已經有學院裡相對於市場中其他行業的安定教職,但99%的學生可是最終要在社會裡用在各種團隊裡的發揮角色(而非寫作圈內人自己看的論文累積點數)來證明社會學與他們的價值。這些問題值得還在學院裡的社會學者們想想,我已經是個妳說我「不是社會學者」也不在乎的野和尚了。
二,我一定要嚴正地在最後回到這個影片說句話, 「住在台灣」可以治療了這位美國女孩的憂鬱症,這件事本身就是社會學基本觀點的一個絕佳證明,社會學的自省與觀察可以是通向社會治療、社會復興、社會創新、社會設計的重要核心資產,Nothing wrong to be a good sociologist AND a happy, lovely person (a good designer, of course) at the same time! 畢竟,把「好設計師」與「好社會學」者混種成為一種基因融洽整合的21世紀新人類,「社會/設計學家」,就是我這輩子想要快快樂樂地推動的最後一個使命啊!
影片在這裡:https://www.facebook.com/ftvnews53/videos/1857595768380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