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空間不大,當初買的時候看上它流動的可能,裝潢設計時把繞行循環的路線打造出來,眼看完工一切想像成真很是高興,每個點都可以繞左或繞右、進出室內外明暗的區塊又洄游到原點,疫情封閉居家之際比起「玄關-客廳-放射」家人無所遁逃、定要「向心」的傳統平面佈局多出很多「躲迷藏」的生活樂趣。
最近下多些雨涼快些,傍晚我就自然移動到最明亮的陽台區遊樂兼工作,今天晚餐後Kaya來了,小男孩打鼓自由發抒情緒的樣子很酷,這小子慢慢圓了老爹自己的夢想,我看在眼裡也與有榮焉過了乾癮。Febie「路過」拿出相機來紀錄我們,老爹盤腿坐在一旁像千手觀音,三個螢幕,三組鍵盤,可惜不是樂團的鍵盤手沒有辦法跟兒子搭配演奏,只會隨著思緒輕快地敲擊出一字一行的文章。
不過,兒子,Daddy寫的文字讀起來還是有旋律的,抑揚頓挫起承轉合,你心平氣和慢慢讀還是會聽到音樂的喔,信嗎?我這不識樂的老粗很有誠意地跟兒子表示已經盡力合鳴,好弱吧,哈哈,一廂情願地任性安慰自己也是一種能力啊!
難得JFK三人一起在家裡入鏡,在各自流動其中的空間裡偶遇的意外驚喜,兒子寫疫情期間的生活,滿紙盡是無聊無聊無聊,對10多歲的小男孩或許難了些,但我真的希望他能夠知道,一切都在一念之間,每一件無聊的事多一點創意發揮與「不想俗套」的意志都可以變得自得其樂地有趣,一直窮喊無聊無聊只會讓自己更陷入失敗主義的陷阱,用action去define自己的life需要一些想像力的練習,但上手了,那可是一輩子不求人的幸福。
# 今天的日記標題是兒子的作業題目,老爹逮住機會跟兒子對話交心,分享也紀錄多年後回頭看,我們一家人穴居經歷這幾個月的難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