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之火,普羅米修斯與現代主義的禿鷹

拉圖怎麼看「設計」或「社會設計」?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會感興趣。

很多拉圖的研究與設計接近,但他並未採取這樣一個熱門卻也高度模糊的概念,唯一一次例外,但卻是相當完整的一篇,是他在2008年參加Design History Society在英國Cornwall郡舉辦的「Networks of Design」研討會所做的keynote演講。

這篇文章標題是"A Cautious Prometheus? A Few Steps Toward a Philosophy of Design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Peter Sloterdijk)” ,《一個謹慎小心的普羅米修斯?朝向一個設計哲學的幾個步驟(包括對Peter Sloterdijk的特別關注)》。Peter Sloterdijk是德國跟哈伯馬斯有過論戰,而拉圖極為推崇甚至謙虛不敢掠美的思想家。

這篇論文我第一次看到還在中研院,那時候我的研究都跟設計有關但尚未領悟到需要對焦到設計,那時大略翻過一遍覺得有未來參考價值就收到資料庫裡。後來我進了實踐工設後也不急著閱讀,反而故意不去打開看,直到2018年確定有了自己對設計的體會看法後才打開做第二次的閱讀對話。那時的感想覺得有趣,同意與不同意參半,但沒有很完整的體會。

下週是我第六年次在「社會學理論與設計」的課程裡教第16週的「拉圖(下):物質符號論」,我今天第三度拿出來閱讀,可能因為我五本書的整體觀念架構已經在去年出版第一本《尋常的社會設計》後成形,也跟最近因為疫情緊繃特別關注疫苗開發的幾波爭議而做的閱讀研究讓我熱了身有關,這篇不長的文章讀得特別通透明朗,大致上跟我對設計目前累積的社會學看法吻合,但構造出來的論述架構卻有很多不同。總體的感想非常高興,仔細三度閱讀此文,是我今天生日給自己的一個超棒精神禮物。

有好幾個思想契合或撞擊的亮點做點筆記分享:

1. 拉圖說其實他受邀時本來想推薦主辦單位找Sloterdijk更加適合,但他貪著有機會來拜訪英國的Cornwall郡就還是答應。我也真的很想到Cornwall郡一遊,我的理由是這裡是Bernard Leach與濱田庄司 (Shoji Hamada)聯手打開英國民藝的落地田野,當然Latour絕對不會是因為這個原因。

2. 這文章拉圖用五個優點來闡釋「design」這個詞近年來變得非常熱門的理由,它們分別是: modesty, details, meaning, remedial, ethics。在他看來跟使用這個詞可以帶來分析當代社會的新觀點有關係,我也是用這個方式在理解「社會設計」的出現,但竟然列舉的原因跟他重疊不多,很棒的對話。

3. 拉圖認為使用Social Design這個詞不見對打開「設計」的時代潛力有幫助,我們需要的還是回到打破「現代憲章」,把「現代性」放回「從未現代過」的當前挑戰。我自己對於要不要用「社會設計」這個概念也一直猶豫不決,直到出《尋常的社會設計》時才跟編輯討論後決定用它,但是把它「尋常化」維持一個「用但是不黏著」在我看來更開闊的位置,也有牽制台灣喜歡跟風流行卻不願意深耕的用意。

4. 拉圖把design被突顯出來寄予希望的時代趨勢跟STS的盛行做了平行對比,認為兩者有高度的時代共鳴與觀點互補,這點我看了特別高興,我也會碰到要如何測度跟STS的距離位置的困擾,因為總是會被問起,拉圖把兩者並排來正面表述是很好的釐清。

5. 文章後半介紹他認為Sloterdijk已經發展出雛型而且他也高度認可的設計哲學,這個爬梳、詮釋與延伸對著設計圈的提醒、期許與提問非常精彩,而且環繞「普羅米修斯」的神話給了「設計」一個既反轉revolution也不擁抱progress的替代策略的正面定位,他認為Design在這個時代標記了一個特殊而適時的另類實踐可能:cautiously radical and radically cautious,我可是非常地贊同激賞。這部分需要花些篇幅解釋闡述,反映在文章對Design的定性描述: a cautious Prometheus!有空再說,各位也可以自己去閱讀。

6. 拉圖對海德格的態度很曖昧不清楚,跟梅洛龐蒂之於海德格一樣,其實這是當代所有思想家在海德格這個龐大深邃的十字路口分路而行下一致的狀態,但拉圖透過物件導向本體論大家Harman通過海德格的接合對話而被引入哲學,這點就可以看出親近性。這篇文章再次看出對海德格的正面肯定,尤其是Sloterdijk的《Dasein is Design》就是被他標舉的重要概念,還有坦白說Matter of Fact到Matter of Concern,這根本就是海德格的發揚。這對我在第四本書《設計時代的群學肄言》(暫定)最後五章的論述是吃了一顆安心丸。

7. 最後,也最感慨的是,此文後半對「小心謹慎的普羅米修斯」的討論直接揭發了台灣此刻似乎騷動著的環繞疫苗開發的「科學內戰」有著非常準確的分析力,希望台灣的普羅米修斯們不要被現代主義的禿鷹無情的攻擊折磨肝膽,引火用火讓台灣人可以儘快得到好疫苗、維繫自主可靠的life support system,但千萬要小心劣質「科技政治」的無情吞噬,我祝福他們最後平安,以蒼生為念的台灣的疫苗開發可以在他們的謹慎設計(cautious design)下有喜劇的收場。

天佑台灣,大家加油繼續堅持下去,黑暗會過去,光明會到來。以上的閱讀與心得,充當我2021年第二個疫情期間生日的感言。My birthday resolution? 更勇敢、更謹慎,努力成為 A Cautious Prometheus (或者有能力保護他/她們的海克利斯)!!

http://www.bruno-latour.fr/…/112-DESIGN-CORNWALL-GB.pdf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