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使用授權」的疫苗政治學:防疫日記

為觀察臺灣下一波國產疫苗接種政治風暴的初步閱讀,還有更多資料可以繼續消化整理,簡單理解基本架構後的一些假設性的聯想。

美國FDA關於EUA緊急使用授權的說明(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for Vaccines Explained)讀完後又對照幾家藥廠提出EUA申請的公眾說明,感覺臺灣在之前「全球例外」過度美好的防疫成果背景下,當初只能使用大過國外二期的樣本規模(應該向那麼多志願參與測試的臺灣同胞致意)去檢驗多種人口組成與劑量組合的接種效果,因為防疫優等生的緣故幾乎很難在國內施行3期測驗。

現在國內疫情爆發有EUA的急迫需求卻又不夠真正(我們也不期望)大規模失控,施行起來確實面臨了現實與倫理兩難尷尬。EUA看來確實是集中在第三階段上做務實緊急的時程「縮減」與「延續」;這當中,主要是政府承擔一定風險以便可以在「邊接種邊監視」下延伸到的抗疫戰場中維持實驗,基本上不是「做完三期之後」而是評估初期風險下授權藥廠在實際接種中「繼續三期」,以mRNA缺乏前例的實驗性還是需要很大的政治果斷,可見去年疫情的悲慘,同時也值得佩服政治風險的承擔。

臺灣用「超過二低於三」的資料進行EUA審查,確實有後進者優勢可以對比現有疫苗進行評估,也有重組抗原較為穩定的疫苗開發經驗可以對照評估副作用的機率與危險程度,(這一篇就是我所謂「後進優勢」可以更有效進行與信任EUA的參考,《Neutralizing antibody levels are highly predictive of immune protection from symptomatic SARS-CoV-2 infection 》),附圖是此文中擷取的分析圖,最「火紅」的CoronaVac就是中國科興疫苗,果然…..)

政府緊急授權國產疫苗在科學上的風險其實並不像被政治攻防恐嚇驚嚇的我們想像中的高,即便過往幾個月看起來還不錯的外國疫苗風險都可能還比借鑑它們的經驗且是用費力但傳統方式製造的國產疫苗高,我外行人的推測,廠商對於第三期疫苗測試的「執行架構設計」會是(我也希望是)公眾溝通的主要焦點;最大的風險還是政治的。真正接受考驗的恐怕主要不在疫苗(這二期解盲大概就清楚),而是DPP政權本身承受衝擊能否獲得足夠正當性(民意)支持的脆弱度,然後最終也將是臺灣民主政體的考驗。

有空繼續找資料閱讀….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