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今年文博會的最後一天,不知道妳去看了沒,如果你時間不多只能去看一個展,我推薦你一定不要錯過的是台灣工藝中心主辦、Janet參與策展的「微物集會」,這當然是非常主觀個人偏好的推薦,但不希望你錯過是有我相信的懇切理由。
「工藝」常被人們用習慣認定的先見所忽略,但這些認定通常非常曖昧多義卻在直覺無疑下少見討論,即便對「工藝」帶著善意好感的人也可以一方面讚嘆故宮裡收藏手工技術細膩非凡的精美工藝美術品,同時也把從筆、筆電到登月艇的高低科技都描述為「工藝」的極致表現,說的人與聽的人沒有一絲違和感,但雙方對「工藝」的默會理解卻又可能南轅北轍。
這樣隨性隨處隨時都可以上口的「工藝」理解非常遺憾可惜,因為工藝可能是我們理解工業化以後各種糾結難纏的社會課題,乃至我們憂心困惑的人類世近未來最重要的一把鑰匙,而這麼多泛用難道不也意味著我們都相信著「工藝」背後的某些雖然模糊但一致的價值期盼甚至倫理堅持?
工藝裡藏著等待我們透過凝視它們而終於開朗地向著人類全體自我揭示的信念,從我正在寫作的《重寫民藝》出發看待工藝的主張,民藝並非工藝當中的一種類型(雖然很多人抱持這樣的看法),而是我們看待工藝的一種態度,這種態度認為「民藝」是後來被我們獨立出來稱為「工藝」的母體本尊,想想在工業化之前的人類社會,工藝幾乎是人們與自然交涉的物質生活的文化總體就很容易了解。
工藝凝結了人、心、手、身體、工具、風土、群體、世界,關係到最近的日常與最遠的萬物,幾乎所有值得我們珍惜、感嘆、自責、啟發、盼望、奮起的一切。在這層意義下,「微物集會」這個工藝展有了格外值得你拜訪的珍貴意義,因為它幾乎是以為台灣「工藝研究」超前部署的全方位視線與承擔「策展作為一項責任」的勇氣,細膩而且層次分明地在2021年的文博會場做了讓我由衷敬佩的歷史性開展。
策展人Janet在我看來是催生這樣一個待望的獨特工藝展不二的人選,從廣泛全面的工藝感知出發,毫不含糊而且無比精準地提出了五種人類面對未來的倡議新解- 從惟物、維物、為物、微物到危物,五個空間如同萬物交響的五部曲,配合充滿巧思的選物眼光,台灣策展很少見高精密度的文字註解,逼迫誘導著耐心上進的觀者不再含糊地利用「工藝」的語韻,而是從凝視、反思、梳理、對話中真正地「直面工藝」,甚至投票「表態」帶著自己的一份「工藝態度」離開會場,跟著工藝出世入世、成為一位「惟物致知」、能夠「見微知著」更準備好了面對現實挑戰的工藝心當代人。
我必須在這裡快快停筆,所以你有足夠的時間不至錯過赴約。「微物集會」工藝展有很多細節可以談論、拆解、分析、交流、甚至嚴厲批評期許,但難得的工藝展覽今天一過,我們就又要回到模糊不明地與萬物共生、意識語言混沌的思慮困難,所以有心真誠生活思辨的你快去赴約,給微物們一個機會跟你談心,給自己一個機會啟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