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開始《尋常的社會設計》出版後(嚴格說起來是書上架前夜)的第一次雜誌訪談,收到訪談大綱,覺得問題都挺有意思的,顯然對方這兩天趕工認真讀過書稿。在偉雄與明璁的推薦文之後,這是我收到的第三份閱讀回饋,因為不是公開的文字而是訪談溝通之用,而且對方事先不認識我,所以對我是全然不同的新鮮刺激。
訪談者對於書本的描述非常正面,高度肯定,讓我覺得欣慰,各位就等到訪談出版後再直接感受,我還是矜持分寸不要引用。
7個問題都問得很直接到位,就一位作者與讀者的媒介溝通者,只能說專業與盡責讓我印象深刻。前面兩個問題是關於寫作,好奇我是如何掌控這麼龐大的資料量與牽涉脈絡駁雜的各種主題,一方面是線路的盤整,另一方面是語言的選擇。
後面的五個問題都是踩在這本書上,往外面向世界眺望新風景時會有的大哉問,跟我本來預期會集中在書裡面內容的訪談不太一樣,但想想這樣也好,本來這本書就是寫來刺激讀者歸零重新檢視生命、人、物、事與世界的,這些問題或許也正是訪談的編輯專業清楚,讀者在閱讀這本書時會不斷好奇想要向作者提出的問題,可以說是「超前部署」的讀者服務吧?
針對這些問題,我其實沒有時間好好想清楚會給什麼答案,就讓跟著現場氣氛的即興對談來帶動思緒的流動分享吧?嗯,日子看來會越來越有趣,我希望這本書的讀者也會感受到閱讀《尋常的社會設計》之後內心裡似乎胎動著一個新生命/世界的默默感動,畢竟,最重要的對話永遠從一個人的內在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