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小孩日」:童年回憶與親職感觸

第一次聽到有這個節日,「Spank Out Day」(不打小孩日),坦白說我對這個節日很無法理解。我自己小時候確實有被打過,母親還會從外祖母那裡「輸入刑具」竹枝,但我現在回想真的不記得是做了什麼惡事「需要」被體罰。

國小在學校裡被老師打,在我那個年代是「很正常的事」,大部分用的是藤條,體罰的理由幾乎都不是品行有問題,而是成績沒有考好,我的情緒就是厭惡、壓抑與恐懼。體罰這件事非常傷害一個人的尊嚴,小孩面對大人很少有能力抵抗,我說的還不是身體拒絕被打的抵抗,而是連覺得「自己沒有做錯什麼事」都做不到的無能。換言之,就是你只能被逼學著「自我否定」(「我一定就是那麼糟糕」)才能夠接受「自己被體罰」這件事的「常態」,這是孩子透過適應環境中學習到多糟的一件事!

小時候打學生打得最凶的是一位高大強壯孔武有力的數學老師,我還記得他的名字叫「姚政雄」,坦白說,他是我唯一「忘不了」的老師,恨真的是比愛還容易持久的感情,很糟糕。那時被他藤條鞭打的同學,我當然包括在內,屁股每一鞭下都會馬上literally燒焦留下一條長長的傷口,多打幾下就要皮開肉裂。

因為這樣,我即便數學考好,也不可能改變數學流在血液裡的恨,需要我花十幾二十年的時間才能跟數學重新「和解」。那老師的名字我大概到死都還記得,到現在我想起來,還馬上喚起在教室裡鞭子揮下咬緊牙關忍痛時心底反覆詛咒的發誓:「等我長大後一定報仇!」我人生最初「極惡」的念頭就是那時萌芽的,譬如想像著有一天可以用什麼殘酷的方式反體罰這位老師。這麼小的年紀,在教育的場合,從老師的手中,為了只是一個方程式,一個驗算的不小心,就讓孩子認識到了內心的惡魔。

那「不打孩子日」為何讓我無法理解?我只是非常驚訝,這件事到現在還顯然非常盛行,需要一個國際節日來推動阻止。我看到網路上的說明,譬如:「試著在這一天不打小孩,就算只是一天,說不定這就是你不打小孩的開始!」這背後預設的究竟是怎樣「被接受的現實」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