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弼善;圖/青鳥居所提供
以民藝思想為核心,廣泛地撒落在日常。民藝在當代好像成為了一種後現代現象,現代人對於活出自己的方式用美學去表現,諸如喝茶、泡咖啡、登山等行為似乎與大眾文化上的民藝在某種程度契合,然而鄭陸霖教授直接指出對於這種現象的不適感。
後現代的文化需求,消費已經落為一種符號性的功能,用一種美感的東西來界定我們的價值。然而真正的民藝是什麼?距離1920百年後的今天,鄭陸霖教授在鄉藝埕青鳥居所,帶我們再次重回柳宗悅與民藝運動萌生的那端。

青年柳宗悅與民藝概念產生之初
柳宗悅處在那個還沒有電腦和塑膠的1920,那〈工藝之道〉放到今日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民藝思想可以說是那場文化性革命運動的指導思想原則,作為引擎劇烈的推動著。
「用即美、他力道、無名、無知、心物不二、身土不二、無有美醜」,教授開頭就點出了民藝思想在今天已經逐漸模糊的中心概念。相較民藝常被大眾提及的「用即美」(常被誤譯成西方之形隨機能),少被提及的「他力道」或許才更接近其思想最重要的核心。
頁面: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