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兩張海報做紀念,這個活動辦到第三場,接著第四場輪到我,剛剛從明璁的po文大家應該已知,取消了。讓我把我那場的宣傳文案放在最後當紀錄,標記一個停頓點,下次拜訪知道從這裡繼續重新「起登」。底下是日記,為了未來回頭看檢討。
一開始只是沒幾句話的邀約,我都忘了是哪個場合,明璁大概是說:「誠品敦南要關了,我想在他關閉前找些朋友來對談聊聊,你要不要也一起來,我們談共享經濟、倫理經濟」!!Somehow,我一聽覺得有些sad,雖然好多年沒去,但誠品敦南是許多人共同的記憶,我曾經住在附近,那陣子兩三天就會過去走走。我幾乎想都沒想就說:「好啊!」
你知道的,我不是個文化人,沒有一些常識,想像裡竟然是眾人碰面說「想去哪家咖啡店聊聊?」哈哈,結果幾個月後,看到的竟然是這樣海報設計,這麼重量級(除我之外)的陣容。X_X 然後我這個老宅男一路替誠品擔心怕我那場沒人來,我只是個Nobody, 不像其他人都有好多的忠實粉絲。
明璁會出這個題目,然後找我來談,我有點驚訝也高興,因為離開中研院都六年了,我好像變成跟「設計」與「民藝」扣在一起,新的朋友都只知道這樣看我。但我之前的學術人生一直都在處理經濟或產業,然後我花了15年才寫完發表的倒數第二篇論文還是關於「道德經濟」,裡面還出現了「造物倫理」這樣的字眼。明璁沒有把我的學術本尊忘了,讓我眼淚都快出來了,老朋友就是這樣,只有他們知道你夠久。
我其實是個很習於「超前部署」的人,譬如DxS Lab的構想在我進入實踐工設前就有了,目前5年後才走了預計的一半,然後我正在為四年後的計畫做鋪陳準備,而且那些構思準備的具體程度說出來可能會嚇到人,哈哈。兩年前其實有個機會,某個國外設計刊物邀請我寫關於「設計經濟」的論文加入一個專題,但我那時覺得我泡在設計裡不夠,要先專心把設計與社會學交接地帶我的看法先用四五本書清理完畢,然後才回去銜接我踏入設計前的那個「經濟社會學」的位置,就婉拒了邀請。
即便在所謂「社會設計」上我花了很多你想像不到的心血,但我也寧可保持沈潛降低自己跟它連結的外界期待,可能是「研究員」的職業病吧,我的膽子很小不喜歡因為刺激而爆衝。所以,明璁的邀約還是早了一些,但也提醒了我,所以我本來想趁這次誠品的對話做熱身,2021再跟著出書「卸下些貨」後開始認真轉向回頭。
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因為脖子開刀動手術才剛錯過了《數位時代》20週年特刊,偉雄原本也是說:難得20週年,大夥兒一起寫留個紀錄吧!那寫了4000多字的稿子還留在筆電裡,我不想再錯過一次,感受那種遺憾。總之,我真的很鄉巴佬,上週進大觀園,去「見習」看看明璁跟晴舫是如何花兩個小時對談,看看現場氣氛如何。結果,他們的對話意外輕鬆有趣,當然明璁我熟悉多了,會希望聽晴舫多說一些,哈哈。
說實在話,我也很期待知道經營DxS 6年後的我會跟那位曾經寫過「道德經濟/倫理消費」的Jerry有怎樣的對話,我真的不知道現在的我都怎麼想這些過去糾纏我的課題,我想跟明璁對談絕對可以逼出一些自己內在深度的自省與有意思值得發展的潛能吧?我跟他有許多共通,但風格上也有足夠的張力,絕佳的對話距離,可以期待!
疫情干擾是事實,我不太確定喜歡自己是造成聚眾的媒介,加上我準備把寫作停下,花兩週回頭密集閱讀筆記、自我告白,把那個研究倫理經濟的學者找回來的「茲事體大」,都讓我有些怯步,我跟明璁提了兩次建議取消,下一場是我,我也覺得有義務讓他知道我對取消完全沒有異議,所以剛剛得知消息後,一方面覺得解脫,因為我可以繼續目前手頭的工作,不必刻意有些早熟「回航」;但另一方面,真的覺得非常可惜,這是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藉明璁之力把自己推到一個既熟悉又未知的思考軌道上!
我囉嗦不得了的「日記」該結束,明璁後會有期囉!跟報名我那場的朋友說聲抱歉,下次等我準備得更好再來一起思考激盪,未嘗不是更好的安排。跟誠品與準備這次活動的員工們說聲感謝,你們很棒,我都有看到,敦南要關了,籌備這樣的活動很辛苦,但謝謝有你,記憶美好,存起來了。
Love, Jerry。
===================
『轉角的消費:從共享經濟到倫理消費』
講者:李明璁X鄭陸霖
2020/4/19(日)
二十世紀後期的資本主義社會,已經從工作倫理決定人我關係的穩定常態,演變成消費美學逐漸主導認同流動的狀態。而當消費變遷遇上科技創新,不同模式的商業行為也誕生了,儘管不見得全然樂觀地指向更自由平等的烏托邦,但各種嘗試挑戰既存生產與流通邏輯的經濟實驗,前仆後繼衝擊著我們的生活框架。
兩位非典型社會學家,穿梭時空卻也緊貼地面人群,分享對當代消費主義犀利的觀察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