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疫起,個人行跡報告

我的課程集中在週一到週三深夜,週四與週五是備課日,今天一早就出門辦些事,包括上離家200公尺遠長安西路的診所看病!(先別慌張) 我回家路上想想,或許我們最需要在FB上分享的可能是疫情期間的個人生活personal bio-profile吧?

所以我就來寫些讓自己更透明的「個人生物行跡報告」,哈哈。先說明可能朋友最關心的部分。

我在職班的一位同學2月份出國到德國參展,然後去芬蘭玩再於3月2日回國,3月4日(週三)上開學第一堂,然後是3月11日第二堂,老師與同學保持距離,同學都戴口罩,我戴透明口罩。那時我們都知道他的行程也收到德國買的乾洗手液禮物,他不需要居家隔離,但我知道他很小心。

3天前台灣開始出現大量歐洲移入(目前幾乎全世界)的感染者,我個人回頭撈周邊的人也就想到他,也提醒了系上。昨晚的課,雖然離2日已經16日,我還是讓同學在家用Zoom上課,目前全班師生都沒有病症。所以談到這,接著就想來自我交代。

我10天前有些消化毛病,第一時間比平日謹慎沒吃成藥就去診所看,醫師說是腸胃炎吃藥。然後我從小上呼吸道就比較容易過敏也容易鼻塞,我的母親還有Kaya都有這方面的遺傳弱點,用口呼吸也很容易喉乾咳嗽,尤其一夜醒來的清晨,只要不是持續的困擾,或者清楚有環境刺激的短暫反應,例如進出冷氣房的溫度變化或吃辣或黏的東西嗆到,我都是喝溫水或深呼吸、散散步之類的身體調節一下處理。

但因為上述同學出國經驗的關係,不免會引起周遭朋友同事的緊張(可以理解,年輕學生的不緊張反而讓我不安),另外我也不願意自己的輕忽而影響到家人,所以今天週四一早就上診所。醫生問得很詳細,確定跟我說不會是武漢肺炎,他給我的指示(除了出門戴口罩、勤洗手….)還是喝溫水、少吃辣的冰的。

接著分享我的疫情生活自我管理。我的生活本來就很單純,比以前中研院時還固定,我過去幾個月往返學校都改騎機車,如果碰到下雨就搭計程車。進了學校後就繼續我整天關在Lab的宅生活,幾乎除了用餐與上課都不會出去,出去也都直線往返。我用四個口罩套替換,一片口罩用兩天,每天換洗口罩套之外,還會用兩個月前就買的藍光殺菌機再確保一次。除了每天洗手2、30次,我還會仔細洗臉三四次。

我是個習慣縮小自我、讓出空間的人,人與人相遇,一期一會我會很專注engage希望有盡興的美好交流,但一轉身離開我就極端享受這世界沒了我也沒差、我也不想一絲驚動世界的個體生活,McCloskey筆下那種古典自由主義的prudence美德是我的理想。總之,未來兩週,我想讓自己的活動力再降低一檔,週四到週日,我會try my best在居家週邊工作生活,再用心些做social distancing(最近的熱門字眼)。未來兩週對台灣很重要,大家一起加油。

以上,報告完畢。Good luck!

#如果你有一絲可能會驚動別人的「狀況」,歡迎一起來做「透明人」,就在FB上書寫一份「個人生物行跡報告」(Personal Bio-Profile)吧!歲月靜好,舒緩呼吸,安靜生活最好防疫。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