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瞬息萬變,一個小缺口稍微疏忽就變成大缺口,醫療體系的能量很快就要面對挑戰,因此民氣可用就要果斷些下決斷,不要去擔心那些「歧視」、「人道」、「民主」的說嘴。
各國都發展出自己防疫取向的選擇,都有基於風土民情的各自理據與詮釋,那些說嘴不管是白目、邪惡或是純真都不打緊,重點是有支持者,有政策的理據立場就好了,民間要輿論內戰就內戰,包括國族主義的團結犧牲精神本來就是危機時重要的支柱,擔心愛國精神上揚的人我真不知道是腦筋哪裡出了問題。
政治領導要勇於決斷,不要連這些地方都要退縮。「避免最糟」與「追求最好」本來就是很不同的局勢,在避免掉入永劫地獄的困難時機,稍微動動腦就可以找到「不好」的負面。你看口罩這麼沒有疑義的政策成功,都可以有一堆講不完的「求好再好」的批評,那你說還有什麼躲得過政治壓力?
有些人只有到遇到地獄的最糟才會悔悟,相反地,防疫的暫時成功最清楚的證據弔詭地正在人們的鬆懈、閒談與盲點,我們沒有時間陪一些人等到悔恨當初,因為到那「悔恨出國」、「悔恨趴趴走」、「悔恨攻擊管制」…的時候,時間已不可能倒轉回到之前。這個要命的陷阱就是為什麼,政治決斷必須要在思想上超前部署的原因。
零零碎碎講些感想,台灣今日為止真的做的不錯,但不表示明天跟著會更好。不會!再說一遍,不會,「明天不會更好」!我們要用盡全力、在有限的時間窗口,做出決斷避免落入「無法挽回的最糟」,敵人虎視眈眈等著把我們扯垮好興風作浪,天佑台灣,祈禱國運,請大家多給防疫團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