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BBC新聞截圖下來,英國政府「紳士抗疫」的如意算盤(或Wishful Thinking?) ,我希望可以很快畫一張台灣政府的圖做對比,太晚了老人家體力玩不起,抱歉。
英國政府走「(非常非常)大膽假設、(真的有?)小心驗證」的科學經驗主義路線,認為還有時間從歐陸與北美戰場搜集病毒資訊、儲備醫療能量、等待更適合與病毒對戰的氣候…. 樂觀到有點誇張。英國佬不喜歡義大利與法國的”enthusiasm," 認為現在就太激烈防疫,擔心「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剛好碰上病毒大戰頂峰,所以認定法國政策行不通(讓我想到前日看經濟學者寫口罩經濟學時讓社會學者印象深刻的人性觀)。
另外,很顯然的,這個英國「紳士防疫」政策非常重要關鍵地建立在民間社會利他主義的公民自律精神,台灣我不太有把握,中國那「國情」絕對行不通。基本上英國政府就是要民眾生活照舊,學校照上,但要民眾高度自制警覺、自我管理、自律精神,有不舒服就自行關7天,各自家的老人各自顧好,我覺得這種準備跟阿嬤老爹永別的提醒,親情攻勢應該真的會激勵英國人的自發抗疫精神吧?
我沒在英國住過,對英國社會對這個政策「哪裡來的信心」實在並不清楚,但坦白說,我覺得這確實是個「自成道理」的英國防疫戰略。BBC也只是說政府做了個政策決斷賭注,真是個成熟老牌的民主國家,怎麼「冷靜」到這種地步?在台灣政府官員如果說:準備跟愛人永別,“Be prepared to lose loved ones before their time。" 那大概新聞爆了、社會吵翻、反對黨見獵心喜上街頭、官員幾小時後辭職謝罪。
雖然「自成道理」,但我還是覺得英國政府好天真,其實很快,未來再一週,我們應該就會看到左側紅綠線交叉處的結果,那時英國要不要facing reality check「歸隊」,或者繼續走上他想像幸福的綠色大道?
We’ll see! 我只能說, 一路保重,Good luck!
#1%的致死率設定比WHO的還要低,英國人真的身體好壯壯喔,哈哈。
#英國政府確實是寄望99% 劫後餘生活下來的人(herd immunity)團團圍住virus拖慢傳播。
#這圖的畫法是「公衛介入疫情」時的基本思維,理論上不論效果多大,透過教育、隔離、追蹤、阻絕的介入必然是可以多少辦到降低感染率壓扁曲線的效果,電腦模擬的感染模型很容易可以跑出來,只是那個綠線實際長怎樣可以多扁就….牽涉複雜啊
#另外那個白色虛線很重要,超過虛線的紅色凸起地帶是醫療無力接手(所謂醫療體系崩潰)的部分,所以公衛防疫措施如果能夠壓扁曲線後就有機會讓醫療端順暢接手直到疫情危機解除。
#圖本身基本上沒錯,但它只是個基礎模型,怎麼修正詮釋調整才是關鍵,我覺得台灣防疫這次的對應在這個基本模型上的「詮釋/思考」很務實且彈性,加上介入點的時機、執行力的配合,就成就一個(目前為止)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