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設計學院敞開

這學期回到大學部上課,我不喜歡人多所以課都限制在40人,疫情當頭卻擋不住學生的求知慾,總覺得老師拒絕學生很不好,於是設計個案剖析的大二課暴增到52人,幾乎快變必修課了,既然是自己開放的,群聚感染的責任壓力增大,還好找到大教室同學可以坐鬆些。

另一堂課「給未來設計師的社會學」第一次開放給外系,擠壓到自己系上的學生,但我知道這課程需要有「持續燒腦」的決心,所以第一堂就發警告認真想玩密集思考磨練的才來,未來幾週我還會提醒不行就提前退選(感謝格子幫我逼學生做出選擇,這樣分開tracking很好,學生修課應該反映個體的需求動機)這次有趣的是加了建築與媒傳的學生,觀察看效果怎樣,如果可以明年就連個案課也開放。目前起跑線上有43人,再來看逐週的變化。

我大學部除了講座就只有這兩堂課,所以設計學生大二先透過設計個案剖析來熱身,這樣大三上「給未來設計師的社會學」就有個reference,容易吸收重磅許多的思考鍛鍊課,所以工設大三學生是會帶個案筆記來上的,我上課也會回頭拉與個案的關聯。建築與媒傳的學生就只能看底子慧根了,如果能,我還是想兩個一起開放。

我直覺媒傳是會有直接的幫助,因為傳達內容如果掌握不好不細膩準確,思考公差太大,那媒體傳達工夫只會是原地空轉,這個我有觀察體驗,我看過一些展連意念的頭、對象的面貌都沒有抓準,後面當然就血肉模糊一片。

社會學碰撞建築的結果,我真的還要觀察,雖然我是對空間非常敏感的社會學家,好些發表論文是在地理學領域,但建築人的「空間」教育是怎樣的面貌我沒有概念;還有建築本身就有許多「空間論述」,我很好奇學生腦袋裡兩方思想的節點處會有怎樣的火花?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