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真花時間寫的,被說看不懂,我隨便想到哪裡寫到哪的,被誇獎讚。看來這個「悲劇」仍繼續在我身上揮之不去。
想到2000年的陳年往事,那年林義雄匆忙要準備勝選感言,同時跟幾個年輕人邀了稿,他透過范雲找了我寫些文字,我實在沒有經驗就努力胡謅了一份交出去。後來,當然也沒有被採納,然後被安慰「寫得還不錯,只是林義雄喜歡另一種風格」,我確實不了解林義雄,但也知道那是鼓勵的話別太當真,哈哈。
要說沒有挫折是騙人的,因為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無法駕馭口語跟社會大眾溝通,對我那是嚴重handicaped的遺憾。
現在的我,對「社會」的想像已經不再是一個大團塊,分眾分齡分業….,總之,理解了所謂「社會」其實是很多的角落(corners)所組成,這讓我更迷惑了如何鍛鍊多語轉換的能力,但也少了許多「擁抱社會」的無形壓力,畢竟江湖「角頭」有大有小,總會有自己交朋友容身之地。
#人老了,記憶或許不準,2000年他當主席時應該沒錯才對,錯了,請再給我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