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偶然看到一則關於「台灣除了台積電還有啥?你太小看台灣了!」的影片,談得蠻中肯的,其實我不太希望台灣的真正「底力」被這樣攤開來講白了,哈哈,這不符合台灣人的處世風格。
我這個台灣人夾在日本與中國之間對比的感受一直很強烈,聽他們講話的weighting原則一直都是:
中國人很愛吹噓、慣性用聲勢先嚇人,但中國人說的話,你要先打個50%off再來慢慢觀察;日本人很容易自我壓抑、處處在保持距離(你可以把這解讀成美學語言也通),但日本人講些「什麼都沒有」的自謙,你最好也別當真就走了,先乘個150%再拖長時間觀察。
台灣人呢?習慣了不張揚但「積極表現」對人友好,其他正常國家的人很難想像一個「沒有國際地位」的「準國家」人民如何經營日常。像代工這事就充滿著台灣的民族性,它的基本姿態與秘訣,在我看來就是:customer courting。
所以,要說台灣人不懂「服務精神」,我是很不贊成,在世界排名我覺得台灣應該還是前段班呢。有的人說,台灣最美好的風景就是親切善良的人,這在我看來太唯心了,「親切善良」是台灣人的生存本能啊!
外國人來台灣,經常有台灣人好像隨時準備跳出來說:「有需要我幫忙嗎?」Service的定義就是To help, 而ready to help是藏在台灣人身體裡的生存文化基因啊!
在複雜共生的全球生態系中,台灣是優良品種的the Parasite,它默默地對宿主host提供服務以換來生存繁衍的空間。如果中國人一看parasite就開始鄙視瞧不起甚至洋洋得意起來,那就太小看parasites的數量與他們在生態系中的關鍵角色。
Customer courting也是個軟硬兼具的中間體質,相較起來,日本的系統一直強在integration, 但一旦環境變化,這integration的優點就開始受困於rigidity,應變力與環境融入都變成致命傷。中國呢?恰恰相反,就孫中山說的「一盤散沙」,integration是千年陳疾的老問題,中國人靠的是以為別人都很笨的「小聰明」過活,日子不好的時候苟延殘喘(好死不如歹活),日子好時張牙舞爪(用嚇的多省力啊!)。
台灣,你自己看呢?其實問問與台灣人做生意的日本人/中國人就知道:對日本人而言,台灣有彈性但不至於沒規矩,有前者自己欠缺的好處,也有後者相較中國人的安心;對中國人而言,台灣守規矩但也知道變通,有前者自己沒有的優點,也有後者相較日本人的熟悉。
台灣要留意這兩個身旁老大的優點與問題,持續避開陷阱向上演化,在詭譎多變的2020s「善盡對全球社會的貢獻」來維繫台灣「特有種」的永續生存。
——————————————-
#Customer Courting是我自造的詞,抱歉我也不知道要怎樣翻譯才好,「以客為尊」?Courting是在建立親近關係甚至求愛的一些接近儀式的作為,在這當中「自我保純」與「尊崇他者」是一起的,就像一位忠心盡職的英國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