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期的專欄文「稻地設計展的幕前話與幕後事」是在設計展剛結束沒幾天身體還在重病下書寫的,寫了那麼多期《週刊編集》的「Access to Tools」專欄從來沒有像這一期這麼忐忑地迎接印刷成品的到來。
「稻地展」在開展期間收到很多的正面鼓勵(見文後連結),但仍有很多朋友沒有能夠實際到現場,即便來過的朋友也總會有一些好奇,包括策展準備過程的一些細節,還有深澤直人那天來訪的情形。
我於是想嘗試看看借《週刊編集》的版面,來次「紙面上」稻地策展的實驗,我拜託了家靖同學幫我手繪三幅展場圖示,自己也刻意控制字數以便容身這些圖片,讓文與圖可以更完整地結合,連文章結構也企圖與展場空間的設計呼應(甚至安排與深澤先生貼近走一趟!),提供未能到場朋友一些想像輔助,也想讓觀展過的朋友有另一層的回味。
剛剛打開這期週刊,非常感動,週刊的編輯伙伴們很用心幫我完成了「紙上稻地展」的心願,幾乎整個DESIGN版空出當「策展空間」,標題很大方地置中橫排在上,許多小地方的文字修整與圖片說明處處讓我感覺到用心,感謝週刊編集Best Good Design的「策展伙伴們」~
我對「策展」這件事思考許久,原本在開展前還想寫十帖初淺的看法,後來整個被捲入策展地獄中只能做罷。當中的一帖,我想講的是:「策展的理想狀態是在結束之後成為一個『事件』」!因此展不應該因為展期結束就停止滾動,我從展後「日常對談」到這個「紙上策展」,還有接下來的「後策展」策展動作都是為檢驗這個想法所做的嘗試。
話又說多了,這一期的《週刊編集》我特別喜歡,因為有「『稻地設計展』的幕前話與幕後事」這篇專欄文章,:)。希望你,不管有沒有來看過展,都會喜歡。然後請跟我一起繼續關於大稻埕、設計、策展的展後對話。不然,策展為了什麼?又不是在放煙火,賺些稍縱即逝的「哇、哇、哇」,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