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這一期民藝專欄文覺得很快樂,感覺終於走到「民」+「藝」的登山口,慢慢要跟柳先生有了交代。他老先生耿直頑固衝撞一輩子,對很多重要的問題做出理論/實踐的大膽嘗試,許多頓挫在我看來都是值得憧憬的偉大失敗,但我們很少願意比較真誠地去理解民藝,反而把它弄成接近修辭裝飾囫圇吞棗的口頭禪。
雖然La Vie每一期只有1500字的空間可以伸展,很多原本整合的思想會因分期出版而被切割,但正因為眼前還有很多文字的山路要攀爬,我唯一該做的只能是專注在pilgrimage路途的下一步,除此無他。
我記得曾經有位出版人跟我聊天,提到現在出版的困難,他跟我說民藝這樣的主題更難賣,我最好先經營Medium在上面寫,能夠證明文章足夠吸引5000個讚,那麼再來出版就有說服力。
我那時聽了,心底並沒有被說服,一方面出版不出版本來就不是我的目標,我只是覺得書是個比較可以完整傳遞想法也適合完整保存的媒介形式,不出版對我也沒什麼損失,我沒有什麼爭取群眾的career passion在。
更重要的,我的想法很迂腐很簡單,就是寫作者唯一該專心做好的就是寫作,思考者唯一該專心做好的就是思考, 5000個讚我真不覺得有什麼困難辦到,拿到5000個讚所需要的「用心」卻是乖離的:不是我想要跟你溝通什麼,而是我該說什麼才能讓你喜歡。
曾經讓人芒刺在背或掙扎痛苦的「民藝」寫成偏離得順口討人喜歡,不也是出於那麼一點點出發點的小扭曲?我寧可花時間陪孩子,登高山用全身體會人世本質,看書聽音樂傾聽內在,多留點時間陪自己用心過每一天。
「寫到5000個讚來證明價值」,那是寫作者與思考者生命的顛倒流失吧?那樣的動心起念如果稍稍放鬆一點讓它進來,多麼危險。偏執迷戀「我」的斤兩並不重要,如實呈顯事物本身該有的樣子,即便醜也會變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