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解套別怕「商品化」

我看到一則報導說,在台灣上大學四年公立要花費100萬、私立要花費130萬,標題說「妳還敢混嗎?」我看了嚇了一跳,第一是學生確實照混,第二、這是包括生活支出的費用,怎樣說是高學費?

我們先不管所謂貧富差距的問題,也不要管公立學校反而比較多高收入家庭學生的這些細節,大方向先確定,這些都好解決,我想就台灣非常糟糕的高等教育經營的創新環境做點大膽玄想,因為整個台灣無一倖免所有大學都跟著教育部中央集權的指揮棒起舞,要你翻滾就翻滾,要社會責任就給你社會責任,還有各種考核檢查多如牛毛只為應付官僚的隱形成本,這,在我看來才是台灣經濟奇蹟「可以竟」才怪的癥結。

我沒有仔細做過資料蒐集研究,但讓我天馬行空想個政策思考方向。我們有沒有可能做出多軌的政策實驗?

如果有任何私校願意放棄教育部補助,那麼教育部就放手(也沒那個資格厚臉皮管)讓他用自己的方式辦學,然後也搭配放鬆學費管制,讓他用自己的方式去辦一所酷斃迷死人不賠錢的自由大學。

譬如,假設有家私立大學A,一年的經營成本為10億,其中教育部的補助款佔10%一億,學生人數15000人。(我確實看到一家,這學校過去六年間僅獲准漲過一次學費1.9%約900元)。

如果他願意接受市場考驗,走自由辦學的軌道,教育部允許他在三年內用自己的配速,逐步調高學雜費8%,一億元的缺口大約三年後平均一位學生一學期的學雜費提高了4000元。給學生多要4000元,開發出1萬元價值的課程,太容易了吧!

台灣藍綠都自認「大有為」的政府敢這樣做嗎?恐怕不會,因為被教育部養大的學者們會很不放心市場。台灣會出現教育家與教育投資者願意一搏嗎?我相信會耶!然後如果有創新成功的「教育商品」出現,何妨就讓該企業有自由經營的進一步權利?不然現在,全國就一家大學,校長忙著跑教育部要錢,有骨氣的教育家是要怎樣出現?

我這數字可以根據實情調整,但應該不致於差太多。

別擔心教育企業自由後可以亂漲價,因為漲價人會跑啦,連寧夏夜市賣蚵仔煎的攤商都知道,漲個10元就有可能會顧客跑光,人長腳的啦,不需要憂國憂民的知識份子擔心。

有教育團體替很會教書吸引爆滿學生的老師竟然保不住飯碗而叫屈,我跟妳講,就請他去這所「商品化大學」教書,保證薪水只會提高,沒人會想動你。拜託請想想,這教師是因為「太商品」還是「不夠商品」才會有這種天方夜譚的遭遇?

#「太上皇政府、乞丐學校、苦命老師、紅海學生」這齣高等教育戲碼還要演多久?來個試點做做實驗嘛,台灣人是成天在怕什麼,做了才知道怎樣修改完善啊。

#今天跟以為博後專案教師聊了一點工作環境,嚇了一大跳,慘不忍睹,我們正在自認聰明地糟蹋這個社會的重要資本。 這不是高教商品的悲歌,而是人才被關入官僚「鐵籠」的苦情啦!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