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能人很多,很多地方不缺我去湊熱鬧甚至沾光更別提指導,我知道適合自己發揮貢獻的角色很小,但小歸小總還是個沒太多人做得來的雜事頭。
我骨子裡是個「研究員」,在中研院是,出了中研院也是,只是我已經不想再用學究的方式跟玩學問起來不見得有趣的學究環境交涉,剩下的時間不多,健康體力不知何時會逆轉停擺,我的另外一個優點應該是,我可以準確些聆聽理解社會許多不同領域的人想要做的事,也比較知道怎樣跟他們溝通更貼近的反思,想在靠近社會的地方做(我自己心頭知道認真就好的)研究,寫盡量郵遞到更接近現場些的文字,讓更適合幹活的人拿去添柴火,不管是直接或間接的「有用」都不要緊。
我這蛋頭不管活怎樣的生活總是有蛋頭的相信,很多事情多個deeper layer of knowledge or self-understanding,地面上頭就會長出更有力不一樣的活潑生物。不多做、多搶、多藏哪怕一點點我既不需要、也不值得給我的東西,謙虛些燃燒自己服務社會,就樣就夠了。
將幾年前原先想做的夢盡量縮小到「一個人」就可以做到的規模尺度,但即便只想把不能再卸的「剩下給我的事頭」做好,也需要更結實機敏些的知識日常實作,這一切都需要從底層資訊架構、空間環境的疏理開始。
已經連續整理環境到第三天,雖然漸漸清朗了些但仍舊還沒有到一個段落,電腦裡的資料夾與檔案秩序更是棘手,這幾年日子兵荒馬亂一直往後堆積未經defrag的東西,希望寒假結束前可以把工作環境徹底整頓好,乾淨爽快地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