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遮蔽

我父親閱讀量很大,每週應該有十本以上,從小就是這樣,上週我回去時看到他桌上的書堆中藏著一本叫《社會學原來這麼有趣》的書,美編看起來也讓妳感覺應該會挺有趣的,事實上即便閱讀中我也感受強烈暗示「應該」正在讀一本有趣的書。我當場抓了就走說:「給我看一看」,結果,真的挺糟的,我寧可要一本內容規規矩矩的書,白色的封面上就寫三個字「社會學」。

幾週前我去陽明大學演講時,很快速地閃過說明了一點點STS與socio-design的差別,前者的焦點當然是在科技,後者是在設計,兩者要辯證的對象性質差別很大甚至剛好對反,雖然使用的概念理論很容易共用(其實像ANT滲透的領域已經遠遠超出STS的範圍,包括socio-design可以不必再借道STS)。當時我很快提到一件事:設計有遮蔽與分神的「黑箱化」效果(雖然它也可以revealing)。

讓一本明明社會學者笑不出來的書弄得看起來很有趣,可以透過設計辦到,這點我們真的不要忘了!這也是為何不能忽略設計的重要原因之一,看輕嘲笑設計的人恐怕反而最容易被設計給「設計」。

我很慶幸那天將那本書從父親的書桌上抽走,但除了抽走,我們還有其他的辦法可以設計嗎?設計師們可以想想看。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