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一記「言論自由」擦邊球

「火の用心」是在日本旅行尤其到鄉下些地方常會看到的路旁標示,據說從江戶時期開始就確定這樣的說法,町內會或消防署到了冬季天乾物燥就會派人夜間到街上巡邏,拍打木板子然後呼喊這個警語,意思跟台灣常看到「天乾物燥,小心火燭」相近(插圖連結文章:冬の夜の風物詩、「火の用心」のかけ声と拍子木のカチカチという音)。

2017-03-09 08.35.38

用火是人類文明的象徵,在過去時代裡生火用火是人類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技術」,「小心火燭」講得具體,反對的不是火燭,而是要留意專注火燭使用時的實作細膩與準確度。

北海道中富良野町,家庭旅行時應該有路過,網路上看到消防支署登在官網提醒居民預防火災的「實作要點」,如何避免電線「走火」的實作常識也包括在內,逐點看下來,也才意識到原來即便是電器時代的現代人,日常生活中仍有「玩火」的機會,需要許多「用心」操作學習的技術。

與實作演練相對應,觀念文字的抽象操弄在台灣從小就是教育的主流,小孩子可以在書上讀很多「火」,但實際上玩火的經驗多被禁止,這裡面一路很會讀書的就被當成「菁英」追捧崇拜,出了國讀了更多書回來,他們當中很多特別能夠在這「士大夫知識系統」中脫穎而出者,就更進一步被制度推出,在遠離於社會實作的校園裡當著被校外尊重的學者。

如果學者對用火玩火的實作存在作為前提無感無知,「火の用心」只當一句標語來讀是無從理解的。「言論自由」在校園學者們FB指名接棒串連中,稀薄成了沒有實感的「純批判」概念,感覺就像「火の用心」的標語貼滿街頭巷尾一般,看似熱鬧實則模糊空洞跟日常脫了關連。2017-03-09 07.50.08

今天上課時跟同學分享了幾年前在台北車站外計程車排班處意外看到的打鬥場景,一位平日顯然「X你娘」掛在嘴上成口頭禪的司機,跟往常一樣跟好友邊排班邊聊天等客人卻擦槍走火,意外被或許那天正擔心母親病危而情緒異常敏感的同行追著窮打,「我媽媽80多歲了!你想要X她嗎?你給我XX看!」

我站在一旁看著那位被追打的司機繞圈子狂奔哀嚎,一臉無辜雙手護著頭部頻頻挨揍。老實說,單從「X你娘」去理解,我覺得那司機被揍真的一點都不冤枉,字字都是證據,簡直太過份到沒人性。雖然,講那句話而挨揍的司機無辜的淒喊也不無道理:「我哪有你說的意思啦!」

「X你娘」與「言論自由」,一個低俗下賤,一個神聖高貴,拿來類比簡直就不倫不類,但「言論自由」如果跟「火の用心」一樣被不管實作孤立地就概念來標舉理解,我覺得,恐怕會跟被窮追猛打的「X你娘」下場差不多,就算言論自由也保護不了。

言論自由在我看來,是一種脈絡化的身體實作,是一種演化的文化默會,把它字面化、絕對化對言論自由反而危險。保衛言論自由需要對民主與常識多些信心。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