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時,我在實踐工設研究所的課程來到第六週,曾經帶同學來此勘查大稻程,當時拍了下方的那張照片紀念。幾個月後,我們又回到現場,這次帶來「大稻程擬想」六組針對大稻程的設計提案。
昨天雖然午後下了場大雨,奕成、旭建還有許多老朋友都來到現場給我們打氣,還有Jerry離開中研院不久就一直在背後給我支持的樂助朋友們。
看這相隔幾個月的照片,老師我跟同學們教學相長的收穫,幾個月前幾乎無法想像,可以問心無愧給自己的努力好好鼓勵。
一位朋友聽完昨天的發表會後,回去一晚沈澱,特地寫了一封長長的感想給我們回饋,也像用文字從旁觀者的角度給了我們一張珍貴的拍照留影,我細細閱讀不只對同學,對我也有很多意外的啟發,字裡行間更有許多期許與鼓勵。我徵得同意,保持匿名,在此分享紀念。
實踐真是⼀所不可思議的學校。
上週六在外雙溪的⼭上遇見幾位實踐建築的⼥學⽣在少少⼯作室搭建三間茶室,透過茶席的互動,體會建築的可能性,她們說,為了體會茶道,除了閱讀之外,學⽣ 們到迪化街和茶⼈互動,在校園搭建茶室,我們在山上巧遇,煮茗論古今,當下所感受到的氛圍⼗分類似⽂徵明的意境,行旅上少少。
本週⽇在思劇場遇⾒許多氣質清朗的設計系學⽣,在 Jerry 的協助下,以⼤稻埕為背景,發想出六個提案,這六個提案著重於如何透過設計的手法讓⼈們深化對當下的體驗,六個也是⼀個,沒有分別。
當⼈們想到⼤稻埕的時候,記憶中浮現的不外乎是年貨大街,南北貨,求偶的廟,這些 quick answers 正是阻礙⼈們對當下體驗的問題所在,學生們⾸先透過交通動線與街道的整理來促進流動,⼈與環境的互動友善之後,氣和諧了,衝突減少,人們更容易進入⼀種意 識以外的體驗,⼈人靜⼼後,使得⾒萬物蠢動。
記憶源⾃於過去的印象,當⼈們懷抱著記憶走進⼀段時空中,只能見到破碎的結論,記憶的形成是個哲學問題,如何幫助人們能夠用全觀而不帶 quick answer 的影響,是個挑戰,Jerry 和學⽣們試圖⽤味覺來觸動⼈心,發展出尋味坊的概念,吃是生存的行動,吃也是⼀種和環境共生的行動,⼈的演化與吃的⾏為有極深的關係,期待未來能夠形塑出 一種吃即美的法門。
藥浴真是⼀個很美好的提案,上善如⽔,⽔是最慈悲的物質了,透過泡澡的⾏為,⼈的分別會暫時放下,⾝心安頓之後自然產⽣的互動是美好的,期待在湯屋的⽔蒸氣中⼀窺⼤稻埕的古往今來小故事。
很⾼興看到深耕教育的企圖心,讓孩⼦可以透過課程設計體會到土地的存在,⼈是天⽣天養的,內如⽊石,外如虛空。
⼈為何需要宗教?
⼈為何需要藉由外⼒介入的方式來獲得平靜?
寺廟所提供的平靜是暫時的還是永恆不變的?
以上這些⼤哉問,也許不⾒得是你我可以順利發展出解答,台灣人的⽣活方式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台灣⼈⾯對信仰的⾓度與過去也有所不同,所幸凡⾛過必留下痕 跡,痕跡是恐懼的暗示,暗⽰產⽣執著,執著產生恐懼,這⼀切就是痛苦畫面的連續波動現象,The good work we do for others comes out of the painful memory in our life and the painful life of the world。
來⾃紅⽑港的猴子同學在present的時候說,去拜拜的⼈不會去逛老街,去逛⽼街的⼈不會去拜拜,去年參加藤森照信的路上觀察時,也曾經觀察到霞海城隍 廟的這個分裂現象,這個分裂的痕跡底下埋藏著什麼?迪化街的宮廟在歷史的造弄之下⾃然形成⼀種豐沛的力道,希望同學可以繼續去面對這個分裂的存在,透過設 計去 recover更多屬於在地的連結,相信同學也可以從中感受到⼀些關於本⾝存在的因果,天無浮雲⽔無波,⼈有歲⽉花有情,共勉之。
⼈的生活中存在著許多的relationships,⼈的⾏動與活動都出⾃於這些relationships,當⼈們懷著⼀顆破碎的心,憑藉著⾃己的慾望與存在⽽活動時,只能見到破碎分裂扭曲的結論,這種深層的痛苦如同深海的泥一般,永不⾒天日。
向遊⺠的提案致敬,期待透過這個社會設計的行動,讓⼤家能夠直觀內心深處的痛苦,just watch it,也許沒有想像中的困難。
Jerry 的思想與⽣活⽅式是不分裂的,引領著學生本著 inward thinking 的⽅式來面對社會,你我生⻑在這⽚天地之間,本就沒有你我之分,希望各位同學從 Jerry ⾝上感受到的這顆完整的心可以延續下去,期待你們的行動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將來面對設計時,別忘了這顆完整的心,⼈只要思考如何 living in right way without division,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