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回應WDC執行長的點名發言

柳宗理站在他的時代機會上採取了他面對柳宗悅的獨特姿態,對我們而言,理解這個姿態最有效的觀點,我一直認為,不是坊間連柳宗理與柳宗悅都分不清楚的感性繼承,而恰好要從柳家父子間一輩子的衝突緊張開啟。

站在我們的時代機會上,我們應該面對屬於我們自己與柳宗悅的緊張,從中師法柳宗理當年的創意魄力,發展我們轉化柳宗悅民藝思想為當下實踐土壤的全新語言。這是我想從東亞設計史的脈絡中爬梳出「民藝」與「社會設計」內在關係的原始企圖。

底下是執行長吳漢中在FB上的發言(重貼底下,保留Context),原文在此:

https://www.facebook.com/han.wu.737/posts/10153091446308931?pnref=story

==========================

【世界設計之都筆記】社會設計與民藝運動-柳宗理百年回顧展開幕分享

台北的2016世界設計之都,與日本的設計又如何能夠有所呼應 ? 到底這展展覽上的美學小確幸,與設計大革命間的又有什麼關連 ? 也許日本民藝大師柳宗理在松菸的小型百年回顧展,可以提供一絲線索故事。

幾天前受邀到柳宗理展覽的開幕式分享一些觀點,當天6月29日正好柳宗理先生的百歲生日,也是世界工業設計日,真是巧合,我想放眼到世界的設計地圖上,夠傳承幾代而有社會影響力的,也是少見。

大家也許會問,台北設計之都與這個展有什麼關係 ? 為什麼台灣與日本的設計又是如何被連結在一起,我們可以從三個面向來看。

久別重逢。其實這次展覽,是七十多年前就寫好的緣份,1943年柳宗理的爸爸,柳宗悅就曾經來台考察民藝,當時台灣對口就是藝術家顏水龍,顏水龍後來到實踐推動台灣的工業設計教育。

社會設計。設計,不只是小確幸,而是做為運動的可能。展覽上的生活道具,也是會被認為是小確幸,但其實背後的社會經濟脈絡,是日本的民藝運動,從設計的活動到一個社會的運動的企圖,推動社會設計,其實也是世界設計之都一直想要努力的。

文化視野。看到這次展覽,也讓我想到約十年前,在世界各展覽轟動的台灣 Yii 品牌工藝設計。世界設計之都,要呈現的不只是國際的設計水平,還有台北及台灣的文化特色,因為透過設計,愈在地的其實愈全球。

比起柳宗悅與柳宗理,被認為是日本百年生活美學之濫觴的歷史定位,世界設計之都還有一段路要走,但朝著用設計帶來社會及文化改變的「社會設計」方向來努力,是一個很重要的新設計視野。

百年前的工藝美術與民藝運動,何嘗不是現在社會設計運動的先趨,再深入的設計史論述,已經超出我的能力範圍,就交給更專業的Jerry Cheng Takeshi Hayashi  Chengwei Lin MoriokaCy Shih,這篇就讓我起個頭就好了!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