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始在老家搭建新的工作空間,這一週來都在這裡的工作室內工作,也順便一天天慢慢整理讓它更形完整。
下週有兩個大場的演講。民藝書寫的演講都在軌道上,每一章節都知道要寫些什麼,只要有時間專心寫,但還是因為生病與突發狀況而脫班了。另一個比較麻煩,是要在設計為主的圈子裡分享我「從社會學走近設計的來時路」,困了很多天,不斷打字就是突破不了。
不是因為不知道有哪些內容可以講,而是四五個「講的方式」一直在糾纏不定,像這種連軌道都還不知道要怎樣鋪的狀況最慘,因為時間無法估計,就只好一直撐著無法放出時間給民藝書寫,但如果放出每一刻都能對書寫有幫助啊!兩難的情勢,讓我心底越來越急,好像也越難想出突破。
下午有一刻突然意識到無法突破的問題在哪裡,因為這個工作室裡沒有白板啊!我是個需要大量塗鴉才能夠整理出思緒的人,「做學問」這件事放到具體實作來看,對我是非常material的過程,非常object-ive,物件不對腦袋就停擺。
實在忍不住悶局,中午過後馬上打電話去訂一大片白板,還一直拜託他們能不能馬上來裝,他們大概覺得很奇怪,又不是開急診室要開救護車送白板嗎?結果最快還是要等到週一!X_X
我用了各種辦法去「操作身體」看會不會有靈感出現,跑出去走走再回來,躺到床上瞇眼放鬆,看一點摸一點可能會「觸發」靈感的文字與物件,最後拿出iPad 來使用Paper軟體,配合Evernote上瘋狂亂打想到什麼寫什麼,然後交替在iPad上跟著亂塗。用兩個平面連結取代一個大平面,終於到剛剛有了突 破!
底下這張就是最後的出路指引圖,應該只有我才看得懂,哈,包括六個場景。有了這張我就放心多了。
寫這篇,分享Jerry很奇特的「研究過程」,我也不知道要怎樣解釋當中的mechanisms,要問心理學家嗎?一定有個「方法論」可以解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