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海德格的一道入口

我已經很久沒有閱讀哲學、閱讀理論了,我的抽象思考全部移到了對具體對象的處理,許多關鍵的研究問題確實需要不斷站到後設的層次,才能夠看到即便看起來像經驗研究中分析作業的盲點,但這些就算你可以說是「哲學地」思考,實在稱不上任何系統性意義的思辨,所謂哲學應該有更加根本、系統、後設的思考品質,我們的研究日常中如果少了這樣「面向哲學」的moments,實在談不上什麼知性冒險的趣味。

2014-06-25 08.09.56

所以,我一直還是渴望著在研究生活中能分隔出專屬於純粹哲思的片隅,那才是有人味的研究生活啊!

如果你問我,哪個哲學家是我現在最想要理解的,我的答案應該毫不猶豫地是:海德格!

 

沒有辦法在這裡分享我是經過怎樣的森林幽徑才走到海德格這塊林中空地,一個關鍵字事實上是STS,知道STS那些文獻分歧滋長複雜路線的人應該知道我在說些什麼。另外,我對於胡賽爾的現象學從大學時代開始就不陌生,它提供給我一個跳板,知道直縱下去就可以淹沒到海德格的深淵。

但理解海德格真是非常困難,我有很多次想要切入,或許因為一直沒有足夠的空檔可以專注投入,總之,始終不得竅門。但研究生活中其實海德格的幽靈不斷地會出現,透過那些援用海德格的智慧進行的社會分析,我一直會感受到他的魅力招喚。

另外,因為我好像已經被歸納為「跨領域」學者(即將成為脫藩的無所屬浪人),近年來社會學的論文或計畫評審少了,但以更直接的方式逼得要接觸海德格的機會也跟著變多。

這blog又寫遠了,我想要說的是,最近,我終於找到一本應該是閱讀起來最為愉悅,也最容易理解的海德格介紹專書。哲學界的閃亮新星Graham Harman所寫的

Heidegger Explained: from Phenomenon to Thing

這本書果然如Amazon上面讀者評論文字所說般易於閱讀,事實上盡管有了準備,我進入這本書中仍舊被嚇到,非常親切準確而且富有人味的文字,讓海德格很自然舒坦地展開在面前,這已經不是容易閱讀而已,而是非常愉悅的享受。

我並不清楚之前那許多次「攻堅」的失敗經驗累積了多少幫助我閱讀這本小書的資源,但我相信,如果你對海德格感興趣,應該找不到比Graham Harman這本書更好的入口了!我現在每天還是被包括民藝在內的研究寫作所綑綁,只能找起床、睡前、用餐間的空檔閱讀這本書,如果你也有興趣,歡迎來加入我正在進行的海德格兒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