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繪本講到繪本屋

今天交大的課非常緊湊,三次上課的份量,集中在一次課程完成,所以,我破例跟同學講,想去洗手間的自己去,但不要一去就不回來了,我們從頭到尾不休息。還好下課後我才發覺錢包掉了,不然這課不可能上得起來,我大概很難專心。

前1/3我跟學生帶過「後工業機會」一書的「資本」與「產出」兩章,感謝郭董上週的兩個發言,關於學運沒增加GNP與民主不能當飯吃,讓我這個討論有非常務實的起點,一下子很多討論都make pragmatic sense起來。我用organizational ecology的語言開始,請學生想想,鴻海的領導風格、價值觀、市場利基如何顯示出工業時代的代工典範,但也如何地難以跟Block所理解的後工業常識溝通。

第二個1/3,我說明了Jerry如何試圖從「繪本作為互動物」的切入點,讓社會學在已經被心理、教育、文學、藝術佔據的繪本言說中重新取得發言權,說明另一方面社會學的主流典範如何拒絕給予繪本一個正當的研究對象地位,然後是重新從Aries與Postman聚焦「兒童」的文明媒體論中切入一個以繪本為互動物觀點的社會學正當性,展示「有繪本的實體空間」的文化操作意義。

第三個1/3,一位同學剛好訪問玩水牛書店的羅文嘉,我讓她報告了一下訪問心得。然後簡單用「文化商品」的架構做一番詮釋後,接著談自己在「JFK繪本屋」創業經驗中的企圖與摸索,從「什麼是書店?」、「獨立書店有什麼價值?」開始切入,帶入我夢想開一家「真正的(繪本)書店」的願景與賭注。中間細節就不表了,談到剛好最後一刻準時下課。

這是我第一次「從繪本講到繪本屋」,談完後強烈意識到一件事:Jerry真的非常頑固,而且很敢夢想。在學生面前我沒有什麼保留地直言,耳朵親自聽到自己說出對那些問題的回應,覺得自己真的像隻蠻牛,寧死也不想在理念上打折,寫出來恐怕會引來一些人不以為然。

從籌備到現在書店也已經存活九個月了,有人說魔鬼藏在細節裡,幾乎每週我都要在一些經營的細節上做許多難解的自問與堅持。這過程回想起來,怎麼說最難的還是溝通,對內對外要節制有序地慢慢溝通,尤其要一直安撫Febie別慌不要怕,跟我走一條人煙稀少但對短暫人生有意義的路,要一直溝通讓她了解我的許多固執背後對台灣社會「真的沒那種可能性?」的不妥協與相信。

還好,我們一直彼此支持,她也一直非常信任我。我的態度是有些傲氣,覺得創業的事最好不要一開始就先跟體制妥協,尚未戰鬥就先擺好了失敗主義的姿態,我寧可到關店前的每一刻都始終貫徹著出發處就決定的價值,那就算最後無法存活,台灣起碼還發生過一段純然浪漫的實驗經驗。講這麼多話,大約沒人聽得懂,自言自語給自己釘個標的,以後回頭看可以多些省思。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