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整修工程JFK繪本屋停頓了一週,一整個禮拜營業幾乎掛零,接著又碰到連日下雨的嚴寒天氣,而我們為了導入POS系統卻同時花費了更多人力,二月份應該是繪本屋開店以來最不理想的一個月。盡管如此,我跟Febie談過,「等營業改善確定沒問題必定加薪」,這種說法聽起來有誠意但其實是本末倒置,我們說要開家「真正的書店」,好好服務愛書人,鼓勵更多愛書的家長與小孩,但這努力過程卻是先要以照顧書的員工的犧牲為代價,怎麼都說不過去。
台灣早該脫離以「犧牲」來努力「拼經濟」的年代,就算這樣拼出成績,也頂多是「辛經濟」,不會是員工與顧客都生活增值的「心經濟」。我跟Febie討論後決定,這個月就先給跟我們打拼了五個多月的正職員工加薪,要拖下去永遠可以有理由,創業之初不可能有安逸的日子,不是嗎?如果都願意在剛開幕五個月就再度投資工程改善書店的硬體環境,卻不願意用一樣的誠意把員工的勞動條件也一起改善,在設備與人之間未免太過大小眼了吧?
把這決定告知員工後,我跟 Febie的心情都好很多,內心累積幾個月來的壓力終於可以卸下。JFK繪本屋從開幕以來,就一直給工讀生比法定時薪更高的報償,即便最近政府調整基本工資,也仍舊在我們書店之下。
我們給自己設定的目標,除了要逐步改善,讓JFK繪本屋成為一家真正靠提供優良繪本與親子良好閱讀環境存活的獨立書店外,也希望它能夠將每一點一滴從愛護書店的朋友購書支持所累積的利潤,全數歸零重新投資到書店軟硬體改善與員工勞動條件的提昇,讓跟我們一起築夢的朋友們,除了因為累積繪本的精神寶藏而豐富了親子關係,還可以直接從書店的成長中感受到自己付出的「結果」,就像跟JFK繪本屋默契十足的無形股東一般。
我希望JFK繪本屋是一家「持續追求成長」,但「永遠不在乎累積」的獨立書店,我跟Febie都不想從書店身上賺到一毛錢,現在未來都一直會是這樣。我們最大的夢想是,哪一天能夠在確定這書店是台灣「心文化」的資產後,放手交給愛書的新一代經營者手中,讓它可以在年輕人的夢想中永續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