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的大名聽過許久,一段時間總會有人拿出來讓我瞥見一眼,短暫的邂逅總印象不深刻,一直認為大半跟這種東西無緣。
攜帶方便的MBA全能筆電、資訊流進流出的生活微平台iPhone、加上多媒體的互動「雜誌」iPad,身子掛了太多「玩物」到像台電子花車的我,從來沒想過生活上還會有Kindle的容身空間。
大前天,一台Kindle Touch寄到家門口,我開始使用起它,心態上始終還是半信半疑。會想要拿台Kindle,只能說自己因為眼傷而開始膽小,需要閱讀的東西多了,但害怕入夜就開始疲憊的雙眼哪天又給我停電,E-Ink的Kindle據說對眼睛友善跟iPad天南地北,於是有了讓它上場的機會。
Kindle Fire因此一開始就出局,一樣背光面板的iPad是好太多的選擇。Kindle Touch WiFi的觸控方式吸引我,已經習慣了iPad,實在很難想像閱讀時用個方向鈕分神練技去做段落的highlight與難字的查詢。這兩天密集使用,終於克服iPad的磁場扭曲與慣習干擾,身心融入跟Kindle獨處的時刻。
使用Kindle時最讓我一開始不習慣的是,沒有辦法跳開去做Tweet、FB或Evernote的任何動作,沒有不時跳出讓我「保持與世界聯繫」的Notification,沒有網路收音機點唱機的音樂繚繞(我知道你可以插上電腦裝些MP3檔來聽,但那看起來笨拙徒勞而且自閉),閱讀時甚至還沒有加速度翻頁的轉盤效果,這些當然說的都是iPad的使用經驗。
不少人批評Apple創造的iDevice是個封閉的生態系統,說這些話的人應該來試試Amazon的Kindle世界。但是,就跟Acer的廣告批評iPad缺了多少東西一樣無聊,劈頭認識Kindle卻直說她的「不是」,只像是用對比前女友來描述枕邊人般令人搖頭生厭。
Kindle只做一件事,閱讀,而且是沈靜專情的古典閱讀。
拿起Kindle在手,在她所有的「不是」之內疏理焦躁、然後讓眼前的一行行文字與眼神交會,你不由自主會在這聲稱一切都被解構的年代,重新相信「本質」這種被丟棄恥笑的東西。
(想起來也是,曾幾何時,一度被認為是認真思考者靈魂的「追問本質」,已成了眼光混濁到甘願與權力共舞的昏庸。)
Kindle對我,像個時光機器,拿起它的瞬間,便接受了一種心情,一種「讀書正確姿態」的教誨,就如「筆耕硯田」的諄諄提示,閱讀也是要一字字,一行行,段落井然地循序推進,離開時bookmark,像登山中途的樹下小憩,回來後一步不離地從停頓處起腳,用原先的步伐繼續踏行。
人跟書的交會,是一種寧靜穩定的心情,是煩噪人間珍貴的修行。
我於是開始閱讀Kindle入神,不自覺身心浸泡文字韻律當中,心情也跟著起承轉合,然後,一種熟悉的背景音響竟在第二天的耳際自然迴盪而起,不用MP3的造做加持,Charles Haden迷人如訴的double bass成天在意識低沈處娓娓共鳴。
有了iPad,You can literally do anything,但有了Kindle,You can only do one thing- reading。
然而,狂放奔走地追逐所有,固然是人生貪婪的精采,但少了「其他什麼都不是」的純淨閱讀,即便那樣線條奔放的人生,也只會像缺了低音提琴提味的爵士樂曲,終究少了迷人的靈魂。
這是我,即便有了那麼多iDevices後,依然愛上Kindle的原因。
說的很好,Kindle ereader系列上別想太多其他用途.就是拿來看書就對了.
讚讚
Hi Jerry,我目前拼著微弱的視力在英國念博士二年級,搬家吃盡苦頭,很需要學習把龐大的資源電子化,但又對ipad閱讀有些卻步,不想拿到學位但瞎了眼睛。想試試Kindle,不過我習慣用筆註記,不知Jerry能分享一些心得或建議嗎?十分謝謝!
讚讚
基本上,盡量讓光跟你站在同樣的位置看書,不要讓光從書的後方照你的眼。所以,iPad不是很好的閱讀裝置,但它在畫記上很方便,這Kindle無法比擬。基本上能印出來就盡量印出來,找到適合充分的光源閱讀,這還是基本。Kindle上面看pdf還是不方便,但如果是整本的書沒有需要大量畫記與後續處理的,就盡量在Kindle而非iPad。最近Kindle出了Kindle Paperwhtie是個好消息,因為Kindle過暗,但太亮又傷眼,技術上這問題被克服了的樣子。貨還沒有到,我沒有使用經驗就是了。
讚讚
Hi,謝謝Jerry。眼睛耗損常常是不可逆的,我想想還是回歸紙本,才是上策。不過,有類似顧慮和需求的人不少,再等一陣子看看,也許會有新產品同時提供兩樣驚喜,像健達出奇蛋一樣。
讚讚
謝謝!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