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空間的壓抑與和解

雖然從週日開始到現在都在感冒的週期中,但我的精神還不錯,不是體力不佳的所謂精神不濟,而是接近靈魂自在的那種。事實上,大概是這十年來最好的一週,哈。

Photo 12-1-22 上午1 30 54

 

我是個顧家的男人,因為家庭成長經驗的關係,一直把家放到比工作還要重要的位置。這當然也包括對家的空間的重視,我花了許多心血找了現在這房子,也用自己對理想家庭的想像、對小孩、太太的體貼疼惜,動手親自設計與監工完成了室內規劃,從動線、書架、電器、燈具、窗簾,庭院的一草一木,都有我的用心。

Jerry自己是個對環境非常敏感的人,我的研究室十多年來不斷地在修改,燈光、布簾、桌椅、螢幕每個角落都一直在設法改善讓自己更效率更舒適,當然基於才智與預算等等的因素,我的家與研究室都不完美,但我對於空間上的失控、空間上的無法安置自己,幾乎到神經質的地步,如果一直要陷在困境中,我會感覺全身焦慮、無限挫折到想要大聲嘶吼的慌張。我的研究題目你去看看,九成以上跟空間有關,好像也反映了我的這個深層性格(相反地,我對「時間」非常反感厭惡,幾乎到當成敵人的地步。在我看來,空間是機會與出路,時間是欺瞞與霸權)。

每天一踏進研究室,我都會眼睛掃過每個角落,移動整理一下東西,按照那天的心情,調好燈光,開必要的電腦,擺好桌面的一支筆、一個架子、筆記本的位置、椅子的角度、窗簾的高低都確認一遍,我才能夠安心開始工作。如果我的心思阻塞,我會移動身體尋找安撫它的空間,尋找讓想法可以繼續流暢運轉的適所。

坦白說,過去十幾年,我一直夢想有個家的空間可以安頓自己,每天工作完回來喘息的家、清晨踏出門迎接一天的家對我都很重要,但我一直非常無力,我想要過一種相互尊重的、可以讓家人自由伸展身體的家生活,希望家的空間永遠讓家人可以舒適自在。但這其實並不容易,因為我跟Febie真的是很不一樣的人,我的自由瀟灑是建立在一種紀律的底層上才能進行的生活步調,但Febie的自在逍遙是那種隨處坐臥東西推開就是棲息地的渾然。

在我眼中Febie是個永遠純真快樂的小孩,天生就是來當幼兒英文老師的料,上過她課、接觸過她人的都會有同感。一個家譲每個人的本性可以充分自由地伸展是理想,但家畢竟只有一個空間,給每個人一顆籃球是不成一個球隊,打不出一場好球的。JFK三個人都個性鮮明地盡情揮舞成長,這個家自由的表面下其實需要更多的默契與協調,更重要的是要把對的人放到對的位置轉動「家」這個共同生活的平台。

我愛形上的家,所以儘量退讓,結果形而下的家空間被Febie佔據,每個角落在我看來都像愛心被破壞一樣的傷痕。我回到家想要休息,但這空間讓我緊張,讓我挫折。過去三年多,我甚至放棄到一個人每晚躲到一個人的倉庫間睡覺,有時半夜找不到「自己的空間」挫折到睡不著,一個人深夜出門在巷弄間閒晃排解焦慮。坦白說,去年年底,我真的是已經撐不下去,要不是因為Kaya,我真想一個人躲起來過日子算了。

Photo 12-2-1 上午9 55 48

 

就簡單一個入門的鞋櫃來講好了,我非常卑微的理想是,我們可以分配好層次,鞋子各自整理到裡面去,然後每天回來打開各自放好,讓入門口就是一直保持清爽。這,我用各種方式溝通苦勸吵架悶氣,就是從來沒有讓Febie有一次跟我一起把空間弄好,然後一起保持習慣維持的開始。打開櫃子每個層次都塞滿她隨性塞進去的東西,地上隨時都一堆各種鞋子。

我這人愛妻,一直強調要尊重,結果錯誤地自我扭曲成沒有主見,而Febie在這種支持環境下則是雖然結婚那麼多年,還是一直保持單身時的許多習慣,而她的單身習慣就在自由尊重的氣氛中創造了「我的」家生活空間與作息。這當中存在許多權力與自由的弔詭,關於「家」空間的許多親身體驗與刻骨銘心的沉思根本地塑造了我對民主、協商、自由、權力等社會範疇的想像。

回到空間的話題,我一直認為一個好的家空間,是身體行進時就算專心想著事而搖搖晃晃,甚至到幾乎閉著眼走般,都不需要費神去注意會不會碰到東西、踩到東西的那種舒坦。出了家門為何總會讓我們的身體保持警醒,因為總是有細數真的數不盡的上下四方來的動態靜態的障礙要留神避開。「像個家」的家,為何可以讓我們的身體喘息休息?我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你物質地可以真的因熟悉、因環境友善,而心神獲得自在。

你知道鞋子會在那裡,帽子會在這裡,所有的走道都有一定的寬幅,無障礙,不需要跟走過台灣騎樓一般,需要翻山越嶺、左閃又閃。好的家空間,除了採光、通風這些基本條件外,我一直認為是所有的動線都要流暢、儘量減少不必要的轉彎,轉角處減少不必要的閃身,最簡單的測試是關掉所有的燈光,憑著微亮的室內光線與身體內在的熟悉感,你就可以走過幾個房間來回完成一個動作,譬如半夜起床在黑暗中從臥房一路走路到廚房提一壺開水回來。

到睡眠時間了,長話短說,就是我終於在去年底下定決心,不再委屈自己,出面強硬主導取回家庭的空間紀律。夫妻本來就有各自的特長,在不同家庭生活中的領域面向中找到每個「個體」的最適合分工,所有的人都會因此得利。

我的肺部檢查因為長期累積的生活習慣竟然一半是汙穢的,醫師一直不解問我是做什麼工作,有沒有抽菸。但我自己清楚原因是什麼,我們的家隨處堆滿了太多太多東西了,每個地方從床上到廁所都可以看到隨處丟的繪本、教具、玩具,衣服,一箱又一箱的我都不知道要怎樣幫忙整理,這些東西不可避免就堆積了許多看不見的塵埃。我長期一個人獨居在角落完全不通風的客房倉庫間,擠在一堆買不完整理不清的教材玩具中間睡覺,加上我固定翻向一邊的睡眠習慣,醫師一聽也才恍然大悟。

去年底開始,我實在再忍不住,決定請Febie缷下「家空間經理人」的位子,換我自已上場控球,Febie就好好發揮專長當帶Kaya一起玩這new game的純真大小孩!這樣對Febie反而是快樂的解脫。我先跟Febie說,我決定回來一起睡,要她一起把臥房空間整理出來。第一週先清理臥房,再一週清到書房、然後再下一週、、、這樣苦口婆心逐步推進終於她也願意配合,於是慢慢有個像樣的居住環境。

最近這個禮拜,我開始感受到我如果夠幸運,有可能眼前的一切會持續下去。我們11點前上床入眠,清晨即便7點多起床,Kaya睡飽開心微笑出門,不再像過去弄到半夜一兩點沒睡,早上到最後一刻才直接抓著睡夢中的Kaya抱著趕計程車出門,然後還幾乎天天遲到,我每天送Kaya到幼稚園看他一副痛苦樣總覺心疼不已。

Kaya現在回到家自己會跟著爸媽一起放好鞋子到他的位置,我們家的走道開始清空,我在家走路少了許多「意外」,開始聞得到清新的空氣,開始可以在看得出形狀的床上睡覺。這些都是我夢想了十多年的平凡幸福,感覺我跟小孩是被用心珍惜著的,這也讓我更喜歡上現在的自己,眼中更專心地看到孩子的樣子,太太的模樣。我最近的工作量很大,但這一週來工作上精神是飽滿的,每天都有著單純出門想好好衝刺的上班心情、每天都有著滿足地關研究室的燈,溫暖地想快回家抱小孩看老婆的下班心情,過兩天等感冒痊癒,我想一切只會更好。

對「「家」空間的壓抑與和解」的一則回應

  1. 🙂 …Jerry對空間的要求,可以當空間設計師了…慢慢來, 一直努力, 事情總是會有更好的一天, 希望你跟Febie和Kaya一直都幸福

  2. WOW! Thanks for sharing, Jerry! I used to think the 3Cs to marriage is Compromise, compromise, compromise
    Communication
    Complement.
    Now in your story, communication with love, respect and gentleness is the key.
    🙂
    Hope you can relax and be set free in this little loving world of your and you can feel free to be lost in this space and don’t have to worry about Times. ^^
    David

  3. 當老師的 會把很多東西當作寶物或教具 是很正常的
    上次新聞有個每天在無塵室上班的工程師
    因為家裡堆滿他認為是垃圾的教具 而休了當老師的妻子
    理直氣和 義正辭婉 的溝通方式是最好的
    不要帶有情緒
    能有這樣的好妻子 是很大的福氣(^o^)
    如果是錢可以解決的 就用錢解決
    不是可以租個低價的倉庫空間嗎 可以考慮一下
    要繼續有信心並加油
    我兒子跟你兒子同齡
    他因為有自閉傾向(疑似自閉症 我們夫妻都快煩死了呢)
    惜福呀~~~

  4. Dear Fiona,
    情緒是正常的,尊重情緒也是應該的,需要處理的是溝通情緒,而不是拒絕情緒。我想,JFK家的空間應該是最大範圍地開放給Febie自由揮灑的了,沒有一家人的全心支持,Febie不會是現在各位理解的Febie。
    人生能夠讓自己最內在的本性自由成長應該是最大的幸福,Jerry是,Febie也是,Kaya未來更會是,在充分支持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幸福人。這麼多年來從還遠遠不是個英文老師的Febie一路相處、鼓勵她走來,我自己也是個老師,並非不了解老師是怎麼回事。
    有沒有被理解是一回事,怎樣「對待」這樣的理解是另外一件事,我們都應該學著珍惜,不要abuse家人的understanding與good will。傾聽接納理解妳的人的情緒,所有的家人才會幸福。謝謝您的關心與鼓勵。
    我不是個心理學專家,關於您提及的孩子狀況,我的「跨行」建議(當然也是我會有的作法)是:不要先把「自閉」當成一個「症」來「煩」,更不要用「疑似」來界定你們夫妻面對的煩惱。把它當成一個有待開發的優點,一個等待伯樂的talent,來耐心學習與孩子共處如何?
    每個人都是unique的存在,妳們的兒子是,你們的問題也是,盡量避免刻板化看自己、看我們愛的人,看愛我們的人,我們才會找到智慧面對自己、找到力量。
    絕大多數真正讓人煩惱的事都不是錢可以解決的,是不需要錢也可解決的,沒錢起碼不是該架上去的新煩惱。希望你們能一起得到內在的信心與真正的力量,漸漸找到可以快樂的出路。
    Cheers! Jerry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