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2011年的第一個月就要結束,回想起來這個月真是起伏多變,悲喜交集。剛進入2011年沒幾天,我終於解除眼睛手術後三個月的冷凍期,三年來基本閱讀都很困難的日子終於過了,儘管眼睛容易疲累,但總算可以開始回到閱讀思考連貫的日子,每天都像上了天堂。我拼了勁趕寫論文,沒想到才兩週過噩耗又來,坐骨神經痛復發,從來沒有如這次嚴重,把我給嚇著了。
拼著不想住院與開刀,我聽了醫師的話躺了10天,這十天真的很難熬,我最近跟友人相聚聊天,說了一句她覺得挺有意思的話:「越獄總是在出獄前」,其實那確實反映了自己的心情,從天堂跌回哪怕一點距離都放大百倍挫折與痛苦。結果老天真的有看到我笨拙但認真的努力吧,回診結果醫師與我都頗為高興。
過去這一週,我開始定時復健,同時也回到研究室想將躺下的日子裡靜靜想過的空間調整念頭付諸實現。週一進辦公室,才剛工作一天的新助理馬上跟我說要離職,我聽了其實也挺慶幸,畢竟不適應早些走總比以後再後悔好太多了,而這本來就是個磨合的適應期,只是沒想到會這麼快,這年輕人未免氣短的一點,大概一部分的原因是被上週第一次的討論給嚇到了吧。
我的心情是全沒放在這上,一心只想跟助理捲起袖子快動手來研究室大改造。果然,還是要到現場實際調整,還有集思廣益果然有效率,結果令我非常滿意,過去一週有四天都待在研究室裡,即便每天搭計程車出入花費不少,在這復健的過渡期應該還是值得。
入口的沙發從本來的側面轉向,跟靠牆狹長桌子,還有翻轉並移到房間更後方的書桌一起,構成一個更緊密完整的空間。兩個可以自由移動的白板架,加上三片白板在旁邊stand-by。靠牆的桌子放上由三個20x20x40的方格與一塊120公分長的面板構成提高的桌面,變成我過去這一週與未來許多日子將改為站著工作的主要區域。
書桌後方自然形成靠窗沙發床的遮蔽,我用棧板黏上厚海綿改善了原來不穩定的沙發床,再加上三角型的靠腳墊,站立過久累了以後就可以迅速躺下將腿抬高休息。
站立工作經過一週來已漸習慣,漸漸發覺有很多好處:首先,當然比起坐減少了許多脊椎的壓力;然後還有,因為站著所以隨時做些手腳伸展都很自然,一般我們勸人們坐久要動動不是都會說「記得站起來….」嗎?自始就是站著打破了最大的關卡。第三,站著工作時身體可以自由活動的範圍加大,譬如我可以在抬高了的桌面上放上三四張A4紙張,然後處理完的又可以放到下方去做第二層分類,放大的工作面積讓效率增加許多。想想過去坐在椅子上,就算裝了輪子也還要推來推去的,現在全在兩手伸展的自然範圍內。
第四,應該有很多人跟我有一樣的習慣,認真思考事情的時候會走動踱步繞圈圈或到窗口看看遠處沉思等,身體自然移動好像是思考的攪拌器般,一旦你站起來讀書寫作,這些離開與回來的循環變得極為自然。最後,我發覺站起來後,走路的比重也會跟著增加,事實上搭配走動才能讓你起來站後不致於過度又倚賴回去坐下,讓整體站的時間可以延長,總之,身體的作動均衡許多。
另外一個空間/作業改變要提到白板,我在研究工作上一直非常倚賴白板,在沒有受到病痛干擾時,每週總會有兩三次跟助理討論。我們幾乎都對著白板邊塗鴉邊溝通,沒那樣我沒有辦法有效地思考討論。我給助理的工作通常就在我正做的階段工作(研究經歷過許多不同的階段)的後方一小步的距離,我需要他們跟我很緊,也enjoy被他們頂著走的動力,我稱這為「打乒乓的來回揮拍練習」,白板是我們思考的小球客觀碰撞彈跳的介面。之前討論完後,通常我跟助理會各拖個白板走,她們就直接拖回助理室的辦公桌旁參考,我過去跟他們討論進度時,通常也就直接靠著白板旁。
你可以從照片中看到兩台大白板就定位的狀況,比較照片也可以看出,短短一週內一塊白板被掛上了我站立工作台的正前方牆上,這三塊五面的白板分別擔負起不同的功能,牆上的小白板當然是我獨自一人站立寫作、走動、思考、記錄、「自己對牆揮拍」的互動對象。另外,平時藏到側面帶輪子的低桌還可以拉出來,放到我跟助理面對白板討論的「廣場」中,通常我們坐下隔著小桌看著白板討論,不時站起來到白板上書寫,不過經常忘了就一直繼續站著不走就是了。
照片中可以看出,後來當我一個人進入密集寫作/思考時空間變了,兩個白板台折進來,跟站立桌與辦公桌四方夾起一個封閉空間,一面白板對進入的訪客而言形同屏風,另一面變成一道牆,隔離出「方形練功房」外從入口直通書桌後休息區的一條走廊。
我到年底前想把手頭拖了三年的6篇論文都趕出來投稿,這些論文散置在完全不同的好幾個研究中,加上平時需要處理的其他摸索中的研究閱讀,要能夠保持在每一個時刻進入狀況與專注,我倚賴幾個小撇步:好好利用數位軟硬體環境的輔助、跟助理間形成密集打乒乓的分工與背後的默契、還有就是「從腦袋中暫時移出、 轉移、清空、再移入」的節奏掌握與作業習慣,我記性不好的原因之一,我想也應該跟我一直在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忘掉(以便專注於接下來的手頭工作)有關吧?
這個週五下午最後三個小時,我知道接著就要週末放假,為了與太太小孩專心度過珍貴的family hours,我必須要有效率地在下班前將一週來的思考與寫作流程全移出「外部化」,目標是讓下週一跟助理一站上白板前就可以馬上plug in重新啟動討論。於是,我將自己關在觸目所及全是白板的密閉空間中,你可以想像乒乓小白球在三塊板子間來回彈跳的熱鬧樣子?
4:50我推開白板走出,請助理準備叫車離開時,腦袋大概就像剛從健身房出來般汗流浹 背吧,關燈前回頭看這大病後全新調整過的研究室,井然而有效率的空間配置,感覺到一週來走動、站立、討論、揮拍、思考、塗鴉、寫作的滿室熱氣,內心無比充實,終於「研究的自己」又重新熱機起來,回來了。
怎樣讓白板上的書寫在白板間與家/研究室間更自由移動,我還沒有找到好的辦法,目前的作法還勉強可以,就是我會在離開前拿起iPHone將白板上的塗鴉全部拍攝下來,接著馬上送上Dropbox就移動位置,然後再回到我目前唯一的工作台MBA,有趣的是,最後這些白板記錄是拉回到iPhoto中保存,很難想像iPhoto竟然會變成我文書處理的一部分。
回到家,週末開始,我決定把研究室運作上路的模式移轉回家,很快地,一個拉高的桌面在書房辦公桌旁升起,光源與電源重新拉就定位,我現在正面壁站著寫這篇blog,我的後方淨空一塊2×3公尺繞圈自由踱步的空間,辦公室白板的書寫全到了iphoto中,如果可能,我真希望它們可以被投射到牆上或者移動到iMac或iPad的顯示上,但目前我已經很滿意,有空再來做些摸索與調整。
事實上,我不希望週末是工作日,白板就不用帶回家了。週末,應該把心思放到家人身上,讓自己好好休息,maybe讀些跟眼前的研究「不馬上相關」的閱讀,讓腦袋與思考放封,在沒有拘束的草原上自由嬉戲奔走,更長久的研究視野其實需要的是這些讓自己放鬆與家人相聚享受平凡生活樂趣,與文字、聲音、影像輕鬆接觸、自由玄想的「非研究」時刻。我現在可是刻骨銘心地徹底瞭解這個道理,因此,寫完這則自言自語的blog後,我該休息了。
學長,我是台大社會系的學妹,偶然發現你的blog,便不定期造訪。
發現學長最近受坐骨神經所苦,有個建議提供你參考一下。
我目前的工作也需要久坐,一天甚至坐上十個小時,後來半邊身體麻痺,就醫才發現是頸椎壓迫,但同行者中有人因為久坐而犯了跟學長一漾的問題,坐骨神經痛。
後來經人介紹買了雅浩代理的Aeron Chair,成功地調整了坐姿時的受力點。真的久坐不累,至少我的頸椎壓迫完全改善。
這款椅子有點貴,當初我考慮了很久才買得下手,但後來覺得很值得,提供給你參考看看。
對了,雅浩的售後服務不錯,我買了之後不太會用,不知道該如何調整,打電話去客服後,他們隔天即派人體工程師到我家幫我調整椅子,並幫我檢視工作檯等工作環境。
Aeron Chair:wikipeida上有介紹。
另,雅浩家具也可上網搜尋到。
建議到他們的門市親自坐看看,請店員講解,比較能知道這款椅子的特性。
祝福學長身體愈來愈健康
讚讚
好久不見,很高興你又生龍活虎啦。真要向你的樂觀積極看齊。
讚讚
想到以前高中的時候,我也喜歡站著讀書。每次留校晚自習,我會把椅子架到桌面上,再把書放在椅子上閱讀,比起久坐實在輕鬆很多。這幾年常常嚮往擁有能站著使用電腦、閱讀的工作檯,但現有的硬體條件始終無法達成。看到你的設計真是太棒了!希望身體與工作同步順利!
讚讚